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红苋饭】爱上这抹胭脂红

日期:2017-05-25 16:46:29   来源:   点击:
 

又快到端午节了,红苋菜,是我们这端午节餐桌上必有的一道菜。在江浙一带,端午节流行吃“十二红”,红苋菜是一定要上台面的。女儿和我一样,都喜欢吃红苋菜,喜欢红苋菜汤拌入饭粒时那种淡淡的紫色,更喜欢苋菜软软糯糯的鲜味。

苋菜在我国种植很早,甲骨文中已有“苋”字。《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中令人寤寐思服的美女,正在左右采摘打捞的荇菜,就是苋菜。在先秦时期,苋菜就是人们采摘取食的菜蔬。有白苋和红苋两种。白苋的茎叶皆绿,略似菠菜;红苋的叶茎则为紫红色,炒熟之后,汁液也呈紫红,口感柔嫩软滑,入口甘香,且有清热去湿、利肝解毒的功效。甚至还有人见红苋菜的汤汁紫红似血,根据中国传统的“以形补形”的养生理论,赋予它“补血菜”的美称。

印象中张爱玲也喜欢吃红苋菜。1955年,张爱玲移居美国,生活孤独而凄凉。她在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写到,有一天到唐人街买菜,“看到店铺外陈列的大把紫红色的苋菜,不禁怦然心动。但是炒觅菜没蒜,不值得一炒……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我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

红苋菜,让张爱玲写的如此有意象,热闹的底子上缀满生命的冷清,也看到了张爱玲的才情,与蚀骨的薄凉。苋菜就是这样的菜,那一抹胭脂红,更是为粗茶淡饭的生活着上了美色。记得郑板桥有一对联: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真像此时的心情。



【红苋饭】

食材:红苋菜、蒜瓣、剩米饭;

步骤:

1、红苋菜去根,叶子切碎;蒜瓣切成碎末;隔夜剩米饭一碗,提前用饭勺将米饭碾散;

2、坐锅热油(猪油),爆香蒜末,下入红苋菜叶,加少量盐,炒至苋菜叶微软,出红汁,下入米饭,与苋菜混合,翻炒至米饭均匀沾上红苋汁,即可起锅装盘。

芝语:

1、炒红苋菜,一般都要放大蒜仔;

2、炒红苋饭,红苋叶可多可少,叶多则汁多,米饭的颜色愈发的紫红;

3、炒叶子菜,用猪油为佳。


爱上这抹胭脂红。

 

又快到端午节了,红苋菜,是我们这端午节餐桌上必有的一道菜。在江浙一带,端午节流行吃“十二红”,红苋菜是一定要上台面的。女儿和我一样,都喜欢吃红苋菜,喜欢红苋菜汤拌入饭粒时那种淡淡的紫色,更喜欢苋菜软软糯糯的鲜味。

苋菜在我国种植很早,甲骨文中已有“苋”字。《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中令人寤寐思服的美女,正在左右采摘打捞的荇菜,就是苋菜。在先秦时期,苋菜就是人们采摘取食的菜蔬。有白苋和红苋两种。白苋的茎叶皆绿,略似菠菜;红苋的叶茎则为紫红色,炒熟之后,汁液也呈紫红,口感柔嫩软滑,入口甘香,且有清热去湿、利肝解毒的功效。甚至还有人见红苋菜的汤汁紫红似血,根据中国传统的“以形补形”的养生理论,赋予它“补血菜”的美称。

印象中张爱玲也喜欢吃红苋菜。1955年,张爱玲移居美国,生活孤独而凄凉。她在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写到,有一天到唐人街买菜,“看到店铺外陈列的大把紫红色的苋菜,不禁怦然心动。但是炒觅菜没蒜,不值得一炒……在上海我跟我母亲住的一个时期,每天到对街我舅舅家去吃饭,带一碗菜去。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在天光下过街,像捧着一盆常见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

红苋菜,让张爱玲写的如此有意象,热闹的底子上缀满生命的冷清,也看到了张爱玲的才情,与蚀骨的薄凉。苋菜就是这样的菜,那一抹胭脂红,更是为粗茶淡饭的生活着上了美色。记得郑板桥有一对联:白菜青盐苋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真像此时的心情。



【红苋饭】

食材:红苋菜、蒜瓣、剩米饭;

步骤:

1、红苋菜去根,叶子切碎;蒜瓣切成碎末;隔夜剩米饭一碗,提前用饭勺将米饭碾散;

2、坐锅热油(猪油),爆香蒜末,下入红苋菜叶,加少量盐,炒至苋菜叶微软,出红汁,下入米饭,与苋菜混合,翻炒至米饭均匀沾上红苋汁,即可起锅装盘。

芝语:

1、炒红苋菜,一般都要放大蒜仔;

2、炒红苋饭,红苋叶可多可少,叶多则汁多,米饭的颜色愈发的紫红;

3、炒叶子菜,用猪油为佳。


爱上这抹胭脂红。

 

上一篇:煮它们时千万别剥皮,不然你会后悔的!

下一篇:果冻式碱水粽,不加食碱,回归草木灰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