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印“帐篷对峙”和平解除 媒体追问和解内幕

日期:2013-05-07 18:40:14   来源:   点击:
 

    图片说明:印媒发布的照片显示,中国军人5日打出英文横幅劝印军后撤。       

    “两军指挥官握手告别,双方部队随后各自撤离”。5日晚,喜马拉雅山脉上已持续3周的中印边防军“帐篷对峙”突现令印度媒体错愕的“和谐转变”。中印两国官方昨天证实,双方边防部队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区的对峙。然而事态回转却没能让“南大楼(印度外交部所在地)”摆脱沦为印媒箭心的命运。被舆论和反对派批了20天“对华软弱”的印度政府昨天依然受到诘问。有印度媒体怀疑撤军协议背后“有猫腻”,要求新德里公开协议细节,让人民清楚“印度付出了多大代价”。但也有人庆幸“外交终于赢得了胜利”,认为5000米海拔上“面对面、眼对眼”的罕见对峙一旦失控,会令新德里与北京都承受不起。在国际舆论场,还有媒体从喜马拉雅山联想到钓鱼岛周边的涟漪。日本2CH网站上有人留言说,喜马拉雅对峙出现了值得中日借鉴的结局。

    撤军,三周对峙突现和平结局       

    “近日,中印两国通过协商,就妥善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发生的事件达成共识。目前,双方边防部队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区的对峙。”在中国外交部网站昨晚贴出此消息前,“中印结束帐篷对峙”已被印媒及西方媒体热议了一天。有印度军方匿名消息源6日向媒体表示,依据印中两军边界指挥官5日达成的协议,在拉达克地区对峙了20天的中印部队(各约三四十人)在5日19时30分前开始撤离。这名来自印度北方司令部的消息人士称,印军已从对峙地点后撤1公里,“中国军队也开始撤向4月15日他们跨越实际控制线入侵印度领土前的位置,但不清楚他们究竟撤了多远。”       

    在西方舆论场,此次中印军队对峙事件被形容为“1.5万英尺高空的对峙”。印方声称解放军排级部队自4月15日起“深入印度领土19公里”,并陆续搭设5座帐篷。印度陆军则搭起12座帐篷,两军相隔300米。路透社说,在海拔超过5000米、被印度称为DBO地区的无人山地,对峙中的印中士兵每天都会走出帐篷巡视,彼此只隔100米站立。在印媒公布的画面中,中国军人还拉起横幅提示印军后撤,横幅上写:“你们已跨过边界,请撤回”。       

    昨天早些时候,一些媒体还在传印度外长库尔希德暗示其9日对北京的访问“尚不确定”。突然出现的撤军消息自然占据了印媒显要位置。《印度斯坦时报》说,“安静外交生效了,政府消息源称,本周一清晨到来前,一切已恢复常态”。《印度教徒报》也说,“在中印对峙三周后,外交终于赢得了胜利。”     6日傍晚,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称,中印已就恢复实际控制线现状达成协议,外长库尔希德将按计划于9日访华。

    印媒质疑有“交换条件”       

    “中国军队已占据那里20天,并且声称他们没有入侵印度领土,那么他们为什么突然要撤?”印度《第一邮报》6日文章承认“当两支互相不信任的军队进入眼对眼的对峙,失控的可能性大增”,却将这样的质疑抛给印度政府。文章说,印度政府没有公布印中撤军协议细节,这只能让人相信中国从中捞到了好处。《印度快报》6日批评印度政府为“中国入侵”找借口,“新德里为了北京的面子却丢尽了自己的面子”。       

    过去3周,类似的批评频繁见诸印度媒体,《印度时报》4月25日曾在同一期报纸的4个版面上刊登报道中印对峙的文章。印度反对党也频频抨击政府对华软弱,来自印度人民党的前外长辛哈在要求印度政府强硬应对时甚至说“恶霸一旦意识到是在跟一个绝不屈从的国家打交道,马上退缩”。6日,这种情绪转化为对“新德里究竟向北京出让了什么”的质疑。《印度时报》题为“局势降温背后是否有交换条件”的文章援引政府消息源说,协议能达成印度一定有得也有失,并且一定有让中国人挽回面子的内容。文章还说,中国已明确把印度拆除在楚马地区的军事设施当做局势降温的先决条件。印度《第一邮报》说,如果印度政府真因答应了这样的条件才换取撤军协议,等于是向中国出让了在本国领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决定权,“这是对中国挑衅的奖赏”。《印度快报》说,“德里必须向人民解释清楚,我们答应了对方什么条件下才换来现状得以恢复”。       

    6日,中印两国官方都未透露协议内容。印度电视台当日报道详细讲述了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双方在今日对峙的地区曾有过怎样惨烈的战斗。该报道称,当中印军队5日开始解除在DBO地区的对峙时,人们应该清楚,1962年战争中吃不饱、武器差的印度士兵是如何在这一地区“英勇抵御入侵”,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的。同日在《印度时报》网站有关中印解除对峙的报道下,一些印度网民留言批评印度政府“愚蠢”,称“相互后撤不是印度的胜利”。也有人称赞“一场不必要的紧张得到很好的解决,没有给予和索取,任何边界争端都不可能得到解决。”

    “中印表现出的成熟值得赞扬”       

    《印度时报》网站上,美国读者H N Vazirani留言说:“我对印中处理这一紧张局势的方式感到骄傲。两国都承担不起打一场大规模战争,如果开战,世界上一些国家会感到高兴。印度和中国表现出的成熟值得赞扬。”       

    6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斯瓦兰也用“成熟”一词称赞中印政府处理危机的表现。他说,中印和平解决危机所展现出的成熟给地区和世界带来了一个积极信号。     在印度舆论场,也有人从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印对峙,但结论却相反。《新印度快报》5日题为“面对中国强硬新德里为何无头绪”的文章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对中国在海上的挑衅发出严厉警告,印度政府却在为中国入侵辩护。文章说,面对越来越傲慢的北方邻居,印度与日本、越南联合,同时与东方邻国加强军事合作至关重要。文章还说,中国军队上一次“在印度领土保持物理存在”还是在1986年,“当时他们入侵阿鲁纳恰尔邦,在外交抗议无效后,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做出大规模军事部署,结果入侵的中国军队陷入印军重重包围。两年之后两国关系因拉吉夫·甘地访华缓和。”       

    在被印度媒体屡次提及的日本,也有媒体把钓鱼岛争端与中印对峙相联系。日本“活力门”网站5日题为“中国军队越界入侵印度两周,下一个是钓鱼岛”的文章说,中国军队能在深夜偷偷潜入印度实际控制区域,连帐篷都搭得起来,未来也可能乔装成渔民半夜偷偷登上钓鱼岛,在那里搭起帐篷。中国现在恐怕是在印度练习如何“侵略”钓鱼岛,日本有必要保持警惕。日本2CH网站上也有人议论“中国的胜利”,有人留言说,“中印解除对峙可以成为钓鱼岛问题的参考,(中日)双方互相商量,(结果)要让中国也能接受。”       

    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网站注意到,尽管面对国内压力,印度政府还是全力推进外长库尔希德访问中国。在一些分析人士眼中,同样是面对国内反对声音,印度政府此次在维护中印关系大局上似乎更加坚决,抗压性更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6日对《环球时报》说,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是中印两国政府共识,双方也有解决边界问题的一系列机制。这次对峙时间虽长,但最后得到妥善解决,没有打乱中印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势头,这说明中印解决争端的机制和渠道畅通,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管控和处理边界冲突。


上一篇:约旦叙利亚难民营见闻:年轻女子被卖为“年轻妻子”

下一篇:美牵头40国海湾军演剑指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