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倍出任日本首相仅仅不到一年便黯然下台,可谓雄心不已,壮志未酬。之后,由于首相连续易人,加上“3·11”自然灾害等因素,日本当前出现了社会经济低迷、国民生活水准下降、外交无法前行等状况。现在安倍在第二个任期,终于有机会再次推进他的“日本梦”,急欲“有所作为”。
作为前战犯和首相岸信介的外孙,安倍在赢得大选之后便拿出“治乱世用重典”的姿态应对内政外交难题。内政上,通过扩张财政、提高CPI、压低日元汇率等措施试图为日本经济注入活力,激活“日本增长”的发动机;外交上,谋求日本“军事正常化”、“正常国家化”的突破,希望修改《和平宪法》、改自卫队为自卫军,争取“集体自卫权”。
长期以来,修改宪法,军事正常化一直是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保守派政治家的夙愿和政策。这次也是安倍再任首相以后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
西方媒体因此毫不留情地指责安倍的“日本梦”是“一个军国主义的顽固梦想”,而且“顽固透顶”。
无独有偶。4月27日,安倍出现在千叶市的网络爱好家集会上。他身穿迷彩服头戴钢盔的登上展出中的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战车,向到场的网民们进行选举宣传。此举也被年轻的日本网民尖锐地指出,是用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指责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提供了“实证”,简直是“日本之耻”。
国际关系专家表示,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修宪已是大势所趋。修宪后,日本陆、海、空自卫队将正式变名为陆、海、空军,其武器装备将名正言顺地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意味着日本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成为一个具有更大自主性的政治、军事大国。
安倍曾在著作《走向美丽国家》中写道:“与邻国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对于日本来说,不论从经济还是安全保障方面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日本经济的增长密切关联”。安倍主张日中关系应遵循“政经分离”原则,不应让政治问题损坏两国的经济互惠关系。但政治与经济岂是可以随意分割的?
分析称,日本的"修宪梦"得以成行,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中国,日本自己也被反噬。目前,为了给修改和平宪法制造借口,安倍政府不惜在钓鱼岛问题上对华采取更为强硬立场,中日两国在钓鱼岛海域日益增加军事力量,这都成为亚太环境不稳定的因素。
不仅仅是政治、军事层面,因日本的“修宪梦”而爆发的负面影响已不可避免地渗透至中日双方经济、文化领域,日方多个产业在华业务遭受巨大损失。同样,对于中国市场损失也不可估量。而且,两国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也因此宣布暂停或者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