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综述:盘点“战败日”在靖国神社鼓噪的右翼们

日期:2013-08-16 16:25:19   来源:   点击:
在靖国神社内招摇过市的右翼团体 摄影:人民网 李润泽
在靖国神社内招摇过市的右翼团体 摄影:人民网 李润泽
下一页

 

人民网东京8月16日电(李润泽) 每年8月15日,位于东京九段下的靖国神社都会成为日本右翼的“盛会”,今年亦不例外。形形色色的政治团体和个人喧嚣聒噪,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右翼”们到底是何许人也?有着千差万别背景的他们又是怀揣着怎样的目的争相“拜鬼”的呢?

保守政客为选票

日本保守政客,才是“靖国问题”的始作俑者。他们不顾国际舆论高调“参拜”除了基于歪曲的历史认识和外交姿态,更有着深层的利益驱动——选票和人气。

日本遗族会”与保守党派的亲密关系在日本政界尽人皆知。作为支持“首相、天皇参拜”的最主要政治团体,日本遗族会手中掌握着约百万个家庭的数百万张选票。其中大多数流向了战后标榜“保守”的自民党。对于自民党的保守政客们,错失这一巨大“票田”将是致命的。当年担任遗族会会长的桥本龙太郎正是凭借该组织的支持,在众议院总选举中战胜了小泉纯一郎。而其后,小泉则通过更加极端的“连续参拜”将遗族会划入囊中,反手获得了坚如磐石的党内基础。

长期师从小泉的现任首相安倍晋三显然对其中利害了然于心。他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国家领导人参拜为国捐躯的英灵理所当然”,正是为了迎合包括遗族会在内的保守选民们。

然而,这位“战后最具民族主义色彩”的鹰派首相昨天并未出现在“英灵”面前。美国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日趋严厉和中、韩两国的抗议,这些权重最终让安倍选择了回归“现实主义”。不仅如此,官房长官、外相乃至以“保守主流”代表人物自居的麻生副总理也都取消了“靖国之行”。当然,安倍没有忘记指示代理人交上一份“香火钱”。这样才能抹平遗族会的失望,保住正在下滑的支持率。

右翼团体“谋生计”

无论何种意义上说,日本“右翼团体”都是个贬义词。在和平主义尚占主流的日本,他们鼓吹的皇国史观、军国主义理念并不被认可。加之其复杂的背景,每每出现都让普通市民侧目。

但在8月15日靖国神社的各色人等中,他们则是最高调和易于辨认的。伴随出场的通常是装有铁板的改装街宣车,车厢上描绘着日章旗或皇室标志十六八重菊,辅之以巨大的高音喇叭,播放军歌或带有强烈排外色彩的口号。成员大多身着自制的“战斗服”、气势汹汹。

右翼团体通常宣扬“独尊(天)皇道”的口号,以显示其组织的正统性。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75年日本媒体对A级战犯合祭提出质疑后,日本天皇因不满合祭就再未踏入靖国半步。但右翼团体并不在意,他们有现实利益的考量。日本警方曾在报告中指出,与暴力团(日本黑社会)关系密切的外围组织正在通过营造所谓“爱国”政治氛围向企业“征收”捐助,或干脆推选政治人物参与竞选,目的是扩张势力和“洗白”。换言之,“谋生计”或许才是他们不遗余力涉足靖国问题的根源所在。

网络右翼“宣泄”

尽管很多人对这些“善于在虚拟世界中吐槽和谩骂的匿名人士”并不买账,但最近几年的靖国神社中“网络右翼”却是越聚越多。

曾有学者这样描述“网络右翼”特征:第一,反华、厌韩。第二,支持政治家参拜靖国、宪法改革、扩军和爱国心教育。第三,在网上宣泄情感。而据调查符合这一标准的日本网民竟有300万!

一个颇具说服力的现象是,每逢战败日,“结伴参拜”的帖子会泛滥成灾——自备日章旗、身着定制体恤衫、女性参加者推荐着和服,“参拜”过程要在视频网站中同步直播——看起像是一次“网友聚会”。但排外姿态却与“右翼团体”无异,甚至拥有更大的“破坏力”。事实上,“网络右翼”正在逐步把持日本的网络舆论。在半数以上日本网民经常性利用的雅虎网站上,随意翻开关于中国韩国的新闻,下缀的留言板中都能找到喋喋不休的谩骂。各类关乎外交、内政的网络民意调查中他们亦是主力。部分主流媒体甚至已经习惯于从留言板中获取“民意”证据,传播其排外论调。

“网络右翼”的大量出现与日本近年来强化“爱国心教育”不无关系。

出于对战前军国主义教育的反省,战后很长时期内“爱国”在日本教育界被列为“禁语”,对升国旗、唱国歌也讳莫如深。但自中曾根内阁提出增强国民“爱国心”后,1999年颁布《国旗、国歌法》、2002 年文部省编纂加入爱国内容的“心灵手册”,直至2006 年“爱国心”被明确写入新教育基本法,年轻一代日本人开始更多谈论“国家利益”,甚至将显示爱国之心其看作一种潮流、时尚。从日本网络上和靖国神社内热卖的“爱国服饰”中可见端倪。

毫无疑问,网络上缺乏正确引导的爱国心越多宣泄在对外关系上,我们就会越快看到一个排外思潮泛滥的日本

战争迷的“玩票”

靖国神社内穿着旧日本军服耀武扬威的右翼片不止一次的见诸媒体报端,让人想起当年无恶不作的侵华日军。他们的出现是歪曲的历史认识在日本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显现。但有时也会夹杂着荒诞的个人动机。

靖国神社“下乘牌”旁,每年战败日接近正午,一队由7、8个穿着旧军服的右翼都会举行所谓“纪念仪式”,吹军号、亮军刀、列队三呼万岁,引得众多媒体和个人争相拍照。但令人惊讶的是,当记者问及其中一位“三浦”先生为何要扮演日军时,他既无亲友作为死难者在靖国中祭奠,也不属于任何政治团体,更没有战争经历。事实上,他只是个痴迷于战争幻想的普通退休职员,对外交、国家利益的了解也远不及购买“仿真军事装备”的热情。那些趾高气扬的像竟然不过是“玩票”!而如此肤浅的动机也能博得周围“参拜者”们的掌声和欢呼。

较之反省历史,或许很多日本国民更应端正对历史的认知姿态。至少不要让残酷的、充满血泪的历史变成无知的“盛装大赛”。

沉默而固执的主流、“战争家族”

靖国神社的真正主角是“战争家族”和他们的遗属。而正是该群体对“是非之地”的纠葛姿态,让正视历史在当今日本愈发难以实现。

一方面,他们中不乏深刻忏悔者。要求将亲人遗骨搬出靖国以反对所谓“英灵说”的声音始终未绝。2004年正是在200余名死难军人家属的公开诉讼下,日本法院才对小泉前首相的靖国参拜作出了“违宪判决”。

但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却执拗地回避着自身的战争责任,选择“遗忘”。把“战败日”含糊地称为“终战纪念日”正是这代人历史认识的真实写照。还有人是在本应背负的罪责加上“崇高牺牲”的堂皇外衣,用“日本特有的历史和传统”混淆视听。更有甚者,在中国国力日渐增强时竟以“受害者”自居,指责中方在靖国问题上“干涉内政”。“中国是二战后才形成的国家,怎么有资格指责我们的历史?靖国神社正是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开始!”昨天正午,安倍首相辅佐官在靖国神社的“追悼会场”内高声演讲。台下欢呼一片,包括为数众多的“战争世代”。他们至今仍没有学会该如何洗脱傲慢、尊重亚洲国家。当然,至死也不会去反省。

至今,每年仍有超过500万人次访问靖国神社。无论他们出于何种动机,结果上都成为保守政客、右翼团体和网络青年们攫取利益,执迷于排外宣泄的根基。


上一篇:美国泄密大兵曼宁道歉:伤害了美国和人民

下一篇:英报:埃及军方与穆兄会和解希望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