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笔填写俄文履历
1928年,周恩来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候补委员,1935年当选为执委会委员。此次展览首次展出了一批由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藏、共产国际保存的周恩来珍贵档案,是本次展览最大的看点。
据专家介绍,展览中有一份“共产国际1933年2月10日为周恩来建立的个人档案”十分珍贵。档案中注明:“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分子。笔名少山。1921年入党。受过高等教育。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另一份周恩来1939年亲笔为共产国际填写的履历表也极其难得,是首次公开亮相。这份履历表共5页,除了第一页周恩来本人签名外,其余均系周恩来用俄文填写。还有一份中共“六大”召开前夕,周恩来、瞿秋白与斯大林谈中国革命形势的亲笔记录也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使观众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形势和中共与苏共的关系有了直观的了解。观众在展览上还能看到周恩来在1928年共产国际东方部会议发言时所用的手稿,该手稿上所署的“佐治的报告”中的“佐治”即周恩来,这份手稿也是首次公开,不少观众通过这份手稿首次了解到“佐治”就是周恩来。
毕生积蓄都交了党费
本次展览还展示了多份由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首次提供的珍贵资料,展现了周恩来高风亮节、清正廉明的崇高品格。
周恩来警卫员高振普为展览提供了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部分工资开支记录单。从这份记录单上可以看到,两人工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以补助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高振普透露,邓颖超当时说,这样做既能解决被补助者的实际困难,也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周恩来1976年去世时,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的总积蓄是5100元,都交了党费。
展览中有一件曾任周恩来秘书的何谦的日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何谦在1960年3月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段往事:因西花厅砖地破损潮湿,影响周恩来有病的双膝关节,何谦利用周恩来出差期间做了简单装修。周恩来为此严厉批评了他,并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两次做检查,自己承担了责任。当时周恩来对何谦说,“你们把房子修得这么好,造成浪费,影响多不好”。 本报记者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