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有着创业创新的优良传统。35年前从一片废墟上诞生、走向辉煌、经历裂变的扬子,全区域创业的天长秦栏,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这些都是创业创新的典型。为进一步聚力“三个发展”,掀起“双创”热潮,《滁州日报》从今日起开设“‘双创’正当时,滁州再出发”专栏,刊发系列文章,推介“双创”典型,激发滁州活力,拓展滁州发展新天地。
“滁”字,在字典辞海里,只有一个解释:地名——滁州,滁河。一个字只对应一个地方,这在中国是极少有的,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滁州的独特性。
滁州有着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优势。滁州位居皖东,襟江带淮,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滁州区位独特,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江南向江北产业转移的第一站。2013年加入合肥经济圈之后,滁州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双圈城市”。滁州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故里,是世界名著《儒林外史》的摇篮,是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生发地……韦应物、辛弃疾、王阳明、曾巩、王禹偁……众多历史文化巨星在这里留下德政遗风和千古华章。这是滁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
三十多年前,凤阳小岗村农民摁下红手印的一纸生死契约,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作为滁州一张闪亮的名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六年前,新时期基层干部的楷模沈浩把热血和生命永远奉献给了小岗人民,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沈浩精神”。这是滁州政治资源的优势。
与这些优势资源相匹配,滁州曾经有过“合老大、滁老二”的美誉。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子电器崛起、辉煌时期。“扬子江畔扬子扇,扬子美名四海传”“扬子江畔扬子花,扬子冰箱人人夸”,成为一代滁州人永恒的集体记忆,肇始了滁州全新的工业时代。扬子,成为继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后,在工业上为滁州赢得巨大声誉的又一张辉煌闪亮的名片。1990、1991年,扬子、二纺机、全柴等构筑起皖东工业大厦的主要支柱,滁州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GDP在全省仅次于省会合肥,稳步列入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是扬子电器公司成立35周年。35年中,扬子创建了一个有着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民族品牌,熔铸了一种创业创新、奋勇争先的扬子精神,历练了一大批能征善战、勇立潮头的新徽商领军人物。昔日的辉煌虽然不再,但扬子开枝散叶,靠着品牌延伸、多元化经营战略,扬子人又开始了“后扬子时代”的创业。扬子人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的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今天滁州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向“创新和消费驱动”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与现实选择。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像一股热浪向全国袭来。
从大包干到大扬子,敢为人先的滁州人从来就不缺乏创业创新的胆识和激情。适逢今天的“双创”时代,滁州,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双创”正当时,乘风再起航。
今年一季度,滁州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于同期,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4月24日,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的王学军深入滁州调研时指出,滁州的成绩来之不易,省委、省政府对滁州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对大家为此付出的努力是充分肯定的。
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目前还没有一家体量上千亿的龙头企业,资金、节能、用地、用工等要素保障矛盾突出,在科学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压力较大。要稳定在全省前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靠发展。经历了严峻局面考验的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滁州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依然是发展。市委五届八次、九次全会确立了“聚力三个发展,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总体思路。而创新发展是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第一动力。
与时方能俱进。“双创”正当时,滁州再出发。
出发,向着争先进位的目标前进。有人说,我们正身处一个最好的时代,草根和精英在同一起跑线上奋斗。一个点子可以孵化成创业的幼苗,一次行动可以开放出创新的花朵。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节奏感强,变化迅猛,稍作驻足就会被抛在后头、赶不上趟,就会错过许多发展的先机。滁州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拼搏进取的精气神,才能面对新的征程、新的挑战,不断开创新局面;只有抢抓机遇,聚力发展,以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勇气和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奋勇争先,才能稳住先进行列,实现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建设美好滁州的宏伟目标。
出发,全区域全方位推进大众创业。大众创业是滁州经济发展的第一物质基础。扬子是大众创业的典范。扬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聚到散,领先一步、敢为天下先是其创业精神的核心所在。要全区域、全方位、多领域推进大众创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创业热潮。
出发,明方向有重点地推进万众创新。作为安徽省创新试点城市,要把握“先行一步”的机遇,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机制体制、对外开放、企业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创造成功经验。六大支柱产业是推进万众创新的重点产业,开发区、园区是创新发展的重点区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优结构、促转型、抓升级,增强科技进步对滁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动迎接产业变革的新浪潮。
出发,积极建立创业创新的支撑体系。政府在服务企业、解决当前难题的同时,必须明确目标、完善规划,出台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环境,升级服务水平,善待投资企业,真正把滁州建设成“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方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投资热土。
“双创”为滁州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发展的滁州呼唤创业创新。滁州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滁州人都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苦干实干,以辛勤努力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继续谱写感天动地、意气风发的创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