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宜秀区打造“宜游”之地
日期:2015-09-30 08:56:43 来源: 点击:
——美景串成链 擦亮游招牌
黄梅戏乡,名人故里。随着中秋、国庆长假的到来,宜秀区陆续推出各种精彩活动,丰富市民假日生活。在杨桥镇溪安村月溪郦园里,前来游玩的市民纷纷可以在农场认领租种自己的菜地;欢喜雀跃的孩子们正在余湾柑橘基地尽情采摘新鲜金桔;装扮一新的灵山石树、鲍冲湖景区游人如织。在五横乡400亩桂花基地里,周边市民可以在基地里“闻着桂花赏月品美酒”。在罗岭镇东方红圩龙虾养殖基地里,近千个家庭亲子游体验钓龙虾的乐趣,欣赏万亩稻浪的壮观场景……甘甜可口的桔子、采摘体验的乐趣、互动游玩的欢乐以及农家乐的丰盛美食,让周边市民流连忘返。
2014年9月,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打造“宜游宜秀”,在宜秀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宜秀区按照“宜秀主动、市区联动”的要求,坚持“两条腿走路”,统筹城乡旅游发展,一手抓规划引领,一手抓项目推进;不断整合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开发旅游新产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美景串成链、擦亮游招牌”,全力打造“宜游”之地,让城里人来玩有看头,让农村人种田有赚头。
美景串成链、擦亮游招牌。该区通过整合景点、加强配套等一系列举措,擦亮宜秀区的旅游招牌。该区将“山水风光、田园生态、名人故居、黄梅文化”等景点串点成线,以骨干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以休闲农舍、休闲山庄、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旅游休闲农业体系。依托城市近郊优势,以旅游促生态建设、促环境保护、促文化传承,大力发展“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旅游村镇。杨桥镇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农家乐和农庄,白泽湖乡重点发展乡村酒店;依托重点景区优势,罗岭镇重点打造景区接待驿站;依托农业资源优势,五横乡重点建设农业休闲观光基地;依托区域政治和文化中心优势,大龙山镇则重点发展社会餐饮和农家旅店。各乡村旅游点积极开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切实满足了市民近郊游需求,“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人”的乡村旅游格局已经显现。现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优秀旅游乡镇3个、最佳旅游乡镇1个,生态旅游村2个。
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景点形象。该区整合各类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五横乡杨亭村起步区、两邓故居入口道路建设,并将22路公交车延伸至两邓故居;拓宽硬化了通往菜籽湖湿地7公里道路以及葡萄园等种养殖基地的道路;对杨桥镇对农家乐一条街、灵山石树景区和鲍冲湖景区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围绕着宜游宜秀的配套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一项项工程有序开展,生态停车场、旅游道路、旅游公厕、咨询中心、餐饮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用资本打造项目,以项目吸引游客,让游客繁荣经济。该区拿出“真金白银”,及时制定一系列的奖补政策,支持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对兴办农家乐的经营户,政府给予每户5000元的引导性资金扶持;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单位,区财政按照当年实际投资额的5-10%予以补助;对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实现长期结构调整的,区财政按每年100元/亩的标准补助;对当年造林植树的提供300-500元/亩的苗木补助。目前宜秀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户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增长,总数已达到150家,发展态势迅猛,成为该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农民就近在农业园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宜秀区还被评为全省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全区较为成熟的农家乐经营户有120家,乡村酒店和农家旅馆200多家,乡村休闲场所10多处。2014年,全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投资规模5964.1万元,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4.16亿元。2015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83.6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30%。
宜秀区抓住现有旅游产品做精做细的同时,开发创新参与性强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先后推出一批精品“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举办了“中国乡村游——万人游宜秀”、宜秀区农家乐美食节、踏青节、采摘节和野生玉兰节、观鸟节、梨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带动了乡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体验。“戏乡罗岭”、“醉美五横”、“大美杨桥”、“宜游大龙山”深入人心,乡村旅游热态初显,为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旅游生活方式。同时,引入市场化机制助力“宜游宜秀”,与旅行社合作共赢,强力推介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了宜秀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到安庆旅游,不再只有天柱山、花亭湖,宜秀区将是一个新的选择。
(方华 叶帅)
上一篇:9月28日安庆日报推出宜秀建区十周年专题报道:龙山凤水铺画卷 怡人宜秀展新颜
下一篇: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来我区视察民生工程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