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岭镇黄梅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几年前,这里房屋破败、残墙林立。脱贫攻坚完全改变了黄梅村的面貌,全村以村庄建设推进村容村貌改变,以产业带动推进脱贫致富,将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一村一品”格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村级特色种植、养殖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带动明显。去年,黄梅村上榜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据显示,经过两年脱贫攻坚,截止2015年底,该区2336人脱贫,圆满完成既定任务。今年,朝着2700人脱贫、8个贫困村摘帽的目标,宜秀区发起了又一次总攻。
实施各种到户政策
全力投向“靶向治疗”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浑身下药到“靶向治疗”,脱贫攻坚的思路和机制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肯定是不管用了。
宜秀区扶贫办主任朱训林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针对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逐个击破,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2014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该区开展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贫困户3546户、贫困人口7300人。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2171户、贫困人口4964人,其中因病致贫占51.37%,残疾、缺劳力、灾害等因素依顺序分列其后。
摸清底数,为对症下药奠定了基础。
杨桥镇鹿山村油坊组的贫困户吴富生患有胃癌,胃已经切除,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老吴家也因此坠入贫困线。宜秀区帮扶人员了解这个情况后,通过精准的医疗救助,帮助解决吴富生住院后期昂贵的购药费用,并帮助其儿子吴天乐介绍工作,力争能够早日脱贫。
因病致贫,是当前该区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针对这种情况,去年以来该区建立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大病医疗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效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宜秀区卫计委还向对口扶贫点的65户128名贫困人口采取医疗精准扶贫“一对一”形式,实施家庭医生签约、乡卫生院就医“零付费”和“绿色通道”门诊服务等优惠举措,旨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白泽湖乡龙华村的贫困户张兰霞到乡卫生院,通过门诊“绿色通道”她没有排队就优先看病了,这次看病的医药费个人需要支付的部分也全免了,她很高兴,“以前除了报销每个月付400多块钱,现在‘零付费’就不用的付钱了,呵呵,一年要省好几千。”
同时,该区还启动了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为4000位老年人进行了体检,占全年任务21%。开展“两癌”患病妇女筛查工作,30名“两癌”患病贫困妇女录入全国妇联农村妇女“两癌”救助系统,积极争取全国、省市资金救助。
“以前的厨房是土墙房,阴暗潮湿,屋顶残缺不全,墙壁被烟火熏得黢黑。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谈起以前的住房,杨桥镇鹿山村大塘组的贫困户王美英感觉有些不堪回首。
村里得知老人的困难后,村书记、主任联合起来为她拆旧屋、建新房、做设计,出钱又出力。现在,王美英家的新厨房已拔地而起。
“年年灾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一代人修几次房、代代人为修房忙。”这是农民因房致贫的写照。“一定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杨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杰南说。
记者了解到,以精准为标尺,以贫困户家庭为单位,宜秀区将医疗、住房、学费、产业等各项补贴“到户到人”,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对贫困户给予帮扶,使政府扶贫资源真正落到贫困户头上,基本上满足了贫困人口对精准化扶持的需求。
顺应形势改革创新
脱贫动能不断凝聚


按照脱贫攻坚“2017年底全面脱贫”的总体目标,仅靠常规措施和手段很难实现。结合脱贫攻坚战役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宜秀区不断用新的方法增添脱贫动力,提高效率。
宜秀区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贫困村脱贫、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结合起来,2016年切块安排不少于16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投向8个贫困村,打造一批有影响、可复制、出成效的样板项目,引导利用集体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该区及时摸清贫困村致贫动因、贫困人口分布、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村组产业优势等情况,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为确保项目申报的合理性,该区在乡镇上报资料的基础上,随机对部分项目进行走访核实,积极与林业、农业、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堵塞项目重复申报、多头申报、套取资金等漏洞,对拟安排项目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公开公正实施。力争通过三年的持续投入,逐步精准解决农民通行难、饮水难、致富难等问题,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观,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
近几年,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成为了改造传统脱贫产业的一大利器。
为推动贫困地区农业升级,宜秀区按照已制订的《安庆市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意见》,在全区8个贫困村中全覆盖设立电商服务站,全力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工作。发挥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开展网上交易。
该区还计划引进龙头企业,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指导,并依托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对接契机完善区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乡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同时,宜秀区还将着力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商贸重镇建设”、“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 进一步优化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商贸重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搭建城乡流通网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
在电商人才培训方面,也将继续发力。宜秀区将联合市商务局、市人社局举办2016中国(安庆)“互联网+”人才高峰论坛,进一步营造该区电商人才发展氛围。
此外,该区精心构建农业休闲旅游体系,在宜游宜秀精品线路中的人文和自然景点附近遴选一批具备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特质的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农业企业、种养殖场、花卉苗木基地等,串珠成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
扶贫没有终点,改革没有止境。
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让脱贫救穷的钱花在刀刃上;完善金融服务机制,为贫困人口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特惠服务;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汇集更多扶贫资源……一系列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创新机制相继出炉,成为宜秀区解决突出问题、促使脱贫工作提质增效的根本动力。
建立合理退出机制
确保“扶真贫、真扶贫”
三年的脱贫攻坚战,眼下已近一半,随着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对他们的后续扶持也备受关注。
宜秀区扶贫干部对此意见一致:对于扶贫工作对象,必须要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当然,首先是确保应退尽退,应保尽保。”区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去年底、今年初,该区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新致贫返贫对象识别工作,清退了不符合条件的,并识别出新的贫困人口。
各乡镇(街道)也纷纷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正向激励贫困户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努力过上美好生活。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针对近些年扶贫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宜秀区从三个方面转变观念、厘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了对脱贫攻坚工作规律性的认识。
转变“抓扶贫就是给资金”的观念,更加注重源头治贫。坚持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路子,瞄准致贫根源,实施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拓展对口帮扶的政策内涵,着力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和持续发展。
转变“抓扶贫就是搞几个示范点”的观念,更加注重稳定脱贫。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解决问题出发,通过逐户精准帮扶实现整体脱贫致富,提高巩固率,减少返贫率,坚决做到扶一个成一个。
转变“抓扶贫就想一口吃个胖娃娃”的观念,更加注重长效扶贫。从最贫困的村、最困难的户和最急需办的事入手,每年扎扎实实办成一批实事,确保攻坚行动年年都有实际进展,贫困地区年年都有新的变化。
宜秀区在全区机关党组织“扶贫我带头、入村结穷亲”志愿帮扶活动,针对“一户一法”制定精准帮扶计划,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帮扶、金融扶持、申请社会保障兜底、申请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申请危房改造等,帮助贫困户渡过一个个难关。
杨桥镇自今年8月起,在全镇集中开展“晒、比、促”专项行动,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干到实处、抓出成效。同时,深入开展“六个一”攻坚行动,即;一个干部包、一个党员带、一套措施帮、一个本子记、一套资料比、一张挂图亮,在全镇上下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营造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五横乡白林村以驻村‘第一书记’牵头,以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为主体,突出“清”字抓调查摸底,共排查贫困65户145人;围绕“明”字抓责任落实,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每户明确具体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以及帮扶目标,实行周走访制,全面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听取贫困户的意见及愿望,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强化“细”字抓基础档案,严格落实建档立卡制度,建立规范的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簿、进退明。
在罗岭镇,镇扶贫领导小组要求每个包组村干书面承诺,保证摸底信息准确,公平公正,无弄虚作假和优亲厚友现象。全镇50余村干签下了承诺书,责任意识得到强化。
宜秀区扶贫办主任朱训林说,“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一方面是因为历史欠账、基础薄弱等原因,使部分村不足以脱贫;另一方面是“贫困帽”与财政、政策等支持挂钩,承载了巨大的利益。眼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这个“帽子”“去功能化”,让戴不戴“帽子”与资源分配脱钩。
在考核上,宜秀区委组织部专门制定了相关办法,重点考核贫困户增收,贫困人口减少、贫困村销号,以及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实行“一票否决”,结果捆绑使用。
宜秀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已脱贫销号的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督查,切实巩固脱贫成效。
人心齐,泰山移。宜秀区扶贫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在区委区政府带领下,全社会戮力同心,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嵇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