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省长王三运来到蚌埠市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与村民一同播种小麦。记者陈巍摄
倾心访民情,虚心汇民智,尽心解民忧。 10月9日至11日,省长王三运轻车简从来到淮河之滨的五河县,走进农家庭院,深入田间地头,访民问需、访民问困、访民问计,开启了进村入户走访活动的真情之旅。
“和大家聊聊掏心窝子的话”
五河县头铺镇八岔村是王三运这次走访调研活动的驻点村。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以银杏、大枣为主的庭院经济和林果经济,昔日淮河边上的贫困村快步走上致富路。 9日下午,王三运来到这里时,正是傍晚时分,夕阳下的淮河波光粼粼,村庄里,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盖起的幢幢楼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纵横交错的宽阔水泥路旁,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从田头回到家中,一派和谐静谧的皖北水乡田园风光。
“省长来了! ”整个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王三运向闻讯赶来的村民一一问好,和大家亲切地拉起了家常。村民们告诉省长,现在村里通了水泥路,用上自来水,垃圾也进行集中处理,村庄环境好了,还建起了学校、卫生室,生活很舒心。 “我们来就是走走看看,听听大家意见,怎么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好,让大家日子过得更红火。 ”村民们对省长的话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与农户马传召一家共进晚餐后,王三运连夜与10多名村民代表进行座谈。王三运说:“这次来,我们是面对面、零距离,有什么困难、问题和建议都可以说出来,我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掏心窝子的话。 ”省长的这番话让刚开始有些拘谨的代表们一下子轻松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踊跃发言。王三运一边认真倾听每一位村民的发言,一边一丝不苟地逐一记录着大家提出的意见,不时插话,与村民们进行深入交流。
今年62岁的马先礼从1984年开始担任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卸任后,村民一致推选他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老马告诉省长,30多年来,他的最大体会就是“能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就多做一点”。他的话引起王三运的共鸣:“虽然到村子里时间不长,但所见所闻让我感到,八岔村党支部班子素质好、发展思路好、群众口碑好、百姓生活好、村庄环境好,这种生动局面再次证明,哪里有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哪里的农村就会发展得更快。 ”
村支部委员尹兴乐是一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小尹告诉省长,她决定与村里面种植大户合作推广葡萄种植,但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贷款难。同时,她建议对在村里服务满三年后的大学生村官就业要给予政策支持。王三运对她立足农村创业发展的志向很赞赏,他告诉小尹:“农村发展贵在人才,农村天地也能成就人才。省委、省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很关注,一定会进一步采取激励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官安心服务农村。 ”
话匣子打开了,大家都把心里事一一道出。农村道路交通及时延伸、农田小水利进一步完善、农民养猪收益保障、农业保险费减免、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改善、对农村两女户结扎夫妇加大奖补、新农合中提高大病慢性病报销比例……大家向省长反映了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难题和建议。
“你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把想法和困难说出来,我很受感动,很受启发。 ”王三运饱含深情地说道:“这充分表明大家和党委政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不辜负这份信任和期待。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够办的,我们立即办;有的是全省共性的问题,我们一定认真研究,拿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为大家解难释惑,让农村发展得更快,让农民生活更富裕、幸福感更强。 ”
屋外,夜色已深。皎洁的明月悬挂半空,犬吠虫鸣悦耳动听,整个村庄格外宁静安详……
“多为群众增加‘生财之道’,把收入倍增规划落到实处”
访民情、听民意,是此次走访活动的重要内容。王三运特别关注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次日一早就到农户家走访。
他首先来到村民马传莱家。47岁的马传莱是村子里的致富带头人,除农事外,还做起农产品收购和销售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向省长讲述自己的“致富经”:“农民只要勤快肯干,总会有办法增加收入的。 ”王三运颇为赞许,并给他们支了一“招”:“你们村里基础好,环境不错,可以搞点‘农家乐’,也是一条‘财路’。 ”走访中,部分农户一致反映生猪养殖风险较大,收益不稳定,引起王三运高度重视,他当即表示,要进一步研究完善这方面的政策,可以考虑通过加大政府收储力度等手段来保护养殖农户的积极性。
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目前在农村仍不同程度地存在。76岁的马寿先一家是特困户,老两口常年有病,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元。望着马寿先老伴因为患病而控制不住抖动的双手,王三运表情凝重,再三叮嘱村干部一定要照顾好两位老人,想办法给他们的孩子在当地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为他们扶贫解难。五河县负责人告诉省长,县里已经拿出一部分钱,逐步给予大病困难户、遭遇不幸事故的家庭一定的补助。王三运动情地表示,惠民生就是要排民忧、解民困,就是要办实事、做好事。各级政府一定要逐步增加民生方面的投入,下更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难题。短短的两个小时,王三运走访了5个农户家庭,认真询问他们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他们对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省长离开时,马寿先的老伴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当前正值皖北地区小麦播种季节。村庄外,田畴平整,农机轰鸣。王三运与村民们一起下地干起农活,开起了手扶播种机,不一会儿就将3公斤左右的麦种播种完毕,接着又撒起了化肥,村民们纷纷说省长“干活像个老把式”。王三运对农民种粮收成、小麦品种、化肥价格、农田水利设施等情况十分关注,要求当地干部把握“三化同步”的时代要求,在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化、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农业经营产业化等方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民就业融入城镇化、农业发展融入工业化、农村公共服务融入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省长就要离开八岔村了,忙碌的村民们都停下手头农活,自发地来到路上送行。“欢迎省长再来我们村”,在村民们热情相邀声中,王三运与他们一一挥手作别……
金秋时节,沱湖碧波千顷,水美蟹肥。王三运专程来到沱湖乡走访渔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在渔民丁顺江家的渔船上,王三运详细了解当地对渔民的政策扶持和渔民收入状况等。得知丁顺江今年水产收成超过4万元,在岸上买了房子,他十分高兴,勉励当地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在发展休闲渔业和旅游观光上多做文章,多渠道增加渔民收入。他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常道也有新道,沱湖群众可以走以水生渔、以渔带游、渔游相济的路子。只有多为群众增加‘生财之道’,才能把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
“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让社会文明进步的阳光普照民生”
近年来,五河县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推进,园区经济、城市建设均呈现新气象。在沫河口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园区、小溪镇牟庄农民工创业园走访时,王三运来到生产一线,与职工亲切交谈。缝纫女工沙宗梅对省长说,现在在本地打工,一个月能挣1600元工资,而且还能照顾家人,比以前外出打工强多了。王三运听后高兴地说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来培育和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园区要有投资强度标准,要有一些高精尖的大项目,同时要在总体投资强度标准下,科学划分功能区,合理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 ”
五河县旧城改造安置很有特色和品位,祥源安置小区优美整洁的环境、新颖美观的楼房引起王三运的浓厚兴致。安置户管帮要、何全海不约而同地告诉省长,以前他们居住的房子道路不通,缺乏配套设施,环境脏乱差,旧城改造让他们小房换大房、平房换楼房,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显著改善。王三运颇有感触地说:“旧城改造要让城市面貌变得更美丽,拆迁安置要让群众生活变得更美好,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是科学发展,不是人民满意的政绩。保障房建设一定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定要保证质量标准,让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让社会文明进步的阳光普照民生。 ”“身子要沉得下去,意见要听得进去,感悟要升得上去,对策要拿得出去”
走访中,王三运听取了市、县、镇的工作汇报。他说,近年来,地处皖北地区的蚌埠市和五河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发展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经济发展、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加速崛起的良好势头。当前,我们要把开展大走访活动与在手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十二五”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大走访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这次走访调研,我们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听群众心声直接了,想群众所想自觉了,解群众所忧具体了。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深刻道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身子要沉得下去,意见要听得进去,感悟要升得上去,对策要拿得出去。对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各个层面的顶层设计,拿出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大走访活动实实在在、生动有效,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作出更大贡献。(记者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