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山镇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
日期:2013-03-27 14:10:55 来源:宜秀网 点击:
2009年以来,大龙山镇分四批共接受了七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近年来,镇政府以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为目标,始终坚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培养方法,努力为“村官”搭建学习锻炼平台,着力健全培养管理机制,大力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不断拓宽出口渠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合理有序流动。
一、搭建学习锻炼平台,帮助大学生村官快速融入基层。针对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但基层工作经验缺乏,面对艰苦条件和复杂环境思想容易波动的实际,镇党委积极搭建学习、锻炼、沟通的平台,着力推动大学生村官了解基层、适应基层、融入基层。 一是建立学习培训平台。大学生村官到任后,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特点,开展集中理论培训和分散实践锻炼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村官深入了解农村、尽快融入农村,先从一些室内软工作干起,再逐渐参加一些征地拆迁工作。使他们逐步深入,越干越有信心。二是搭建成长锻炼平台。坚持以基地锻炼、上挂锻炼及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分片、包组等方式,精心安排大学生村官多岗位练兵。2013该镇还将大学生村官聘任为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加以锻炼。三是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及时建立大龙山镇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大学生村官QQ群,着力强化大学生村官信息队伍,成功搭建起村官交流心得、沟通思想、答疑解惑、相互学习的平台。
二、健全培养管理机制,着力增强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坚持培养与管理相结合原则,将大学生村官当做优秀人才来服务,着力加强培养、管理和考核,努力创造大学生村官健康成才的良好环境。一是健全培养机制。建立健全“2+1”导师帮扶培养机制,即镇驻社区点长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2人作为专门培养人,结对帮扶1名大学生村官。以点长为“思想导师”、社区党支部书记或居委会主任为“实践导师”,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和工作方法。同时,积极拓展培养方式,完善培养内容,有意识地将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或专项工作交派给他们,让他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村官”个人综合素质,增长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二是创新日常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严格工作日志、请销假、工作例会、工作报告、目标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让大学生村官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切实增强“村官”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三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坚持组织考核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严格考核程序,注重将“村官”个人品行、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严格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发展党员、提拔使用
三、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 ,牢固树立大学生村官为后备干部管理理念,努力保障经济待遇,注重政治激励,优先发展为党员,着力推动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奉献农村,变“飞鸽牌”为“永久牌”。按照“利于工作、便于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根据基层实际和村官意愿,妥善安置办公地点,配好配齐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办公用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使他们心存归属感,愉快投入工作。其中偏远永安社区特意为大学生村官的出行提供了电瓶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
四、拓展出口渠道,促进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 牢固树立有序流动、多元发展理念,努力完善村官继续留任村干部、考录选调生、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等6条流动渠道,积极破解后续流动难题。 一是鼓励留村任职。对聘用期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为农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鼓励续签聘任合同,享受相关政策待遇。2009年选聘到村任职、2年期满的3名村官中,1名选择继续留村任职。二是促进有序流动。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平台,确保在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选聘中,及时向村官提供准确信息。2009年以来,该镇共有1名村官考入公务员队伍,1人考取选调生。同时,镇党委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形成了有序流动的良好局面。
(汪峰华 韩敏 丁厚祥)
上一篇:大龙山镇加强机关效能建设
下一篇:拆除违章建筑 建设美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