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缅怀先人 传承力量

日期:2017-04-06 12:10:56   来源:   点击:

  清明之际,山东东营边防支队民警和辖区新户镇小学学生种下“追思树”,并共同阅读红色著作,朗诵革命诗歌,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图为边防民警和学生共同在“追思树”旁献上鲜花。

  陈镜旭摄(人民视觉)

  4月3日,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在营区举行活动,深切缅怀在海地、马里、南苏丹和刚果(金)等任务区牺牲的中国维和英烈,寄托哀思。

  赵小新摄(新华社发)

  4月4日,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县举行。图为典礼进行黄帝祭典乐舞告祭。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本报北京4月4日电 4月4日是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群众拜祭、扫墓的传统日子。各地群众通过典礼、祭扫等多种形式,祭奠先人、告慰英灵、珍惜当下。

  华夏儿女 公祭先祖

  4月4日,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上午9点50分,现场34咚鼓声、9响钟鸣,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拉开帷幕。参加公祭大典的万余名嘉宾在黄帝陵标识碑前庄严列队,由鼓乐仪仗引导进入轩辕殿广场。典礼经过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环节,在乐舞告祭后大典礼成。

  据介绍,今年新建成的黄帝陵标识碑的设计,凸显“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概念。标识碑碑身边长2.4米,寓意二十四节气寒来暑往、生生不息;碑厚0.9米,总高4.5米,寓意黄帝在中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和五湖四海对黄帝的敬仰。

  率先脱贫 告慰先烈

  4月4日,江西井冈山隆重举行以“率先脱贫、告慰先烈,红色引领、决胜小康”为主题的革命烈士清明公祭活动。

  青松翠柏掩映下,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纪念堂上“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金字熠熠生辉。当天上午,井冈山各界干部群众共1000多人,齐聚革命烈士陵园,深切缅怀先烈、告慰不朽英灵。

  今年2月26日,井冈山在全国率先实现脱贫“摘帽”,这是向长眠在井冈山4.8万余名革命烈士的最好告慰。

  不忘前事 珍爱和平

  “我们来看你们了!”4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17年清明家祭活动。11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家属以及遇难者遗属代表约50人,共同祭奠和悼念在日军暴行下罹难的亲人和同胞。仪式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援助协会代表以及日本紫金草合唱团代表、日本“铭心会·南京”友好访华团代表等先后向遇难者献上花篮。

  4日,由日本41名友好人士和日本遗孤组成的团体,来到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前开展大型祭奠活动。日方友好人士参观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随后在“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前进行祭奠活动,为曾被七三一部队残害致死的包括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蒙古人在内的3000多名抗日志士献花祈祷。

  日本遗孤们表示,永远不会忘记来之不易的和平与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的中国养父母们的恩情,并教育子孙后代要和平不要战争。

  祭扫活动 安全有序

  清明节当日,各地祭扫人数出现回升,祭扫活动安全有序。

  据民政部清明节工作办公室对150个清明节祭扫观察点数据统计,4日观察点共接待祭扫群众501.3万人次,疏导车辆74.6万辆,分别比4月2日减少4.8%和17%,比4月3日增加17.2%和19.4%,参与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约4万人。

  据统计,清明节3天小长假期间,全国150个清明节祭扫观察点共接待祭扫群众1455.9万人次,疏导车辆227.1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8%和31%,节日期间共有10万余人次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全国未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综合本报记者潘跃、龚仕建、张丹华、魏本貌、姚雪青、方圆报道)

上一篇:多个新规今起实施:婚姻登记费等41项收费取消或停征

下一篇:安徽一邮递员偷拆举报信 向被举报人换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