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岭镇黄梅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精准发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1-08-26 14:41:00   来源:   点击:
  8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在15.8平方公里的黄梅村土地上,曾经因病、因学、因残等原因致贫的62户20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人均收入超万元,黄梅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20万元突破为2020年的124.8万元,在这“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留下了黄梅人扶贫攻坚的历史足迹。
  “无中生有”,开拓脱贫致富之路            
  唱戏要搭台,发展要引路。找准高效发展的渠道,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老百姓的发展路子是脱贫致富的首要任务。黄梅村瞄准产业扶贫,敲开了致富门路。在全村耕地流转面积3700亩,其中千余亩耕地受丘陵地貌、田块小、坡度比高、不利于机械化耕种、大户补贴减少的影响,面临低价发包或发包流标的困境之时,2019年初,黄梅村村两委成员多次前往宣城、东至、浙江省桐乡市等地“取经”,提出了发展菊花产业的思路。结合“三变”改革,以成立村级经营公司,采取“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规模种植户+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房屋、废弃场地和土地等资产,集中力量发展产业,“八统一”管理规范菊花产业发展,有力推进了菊花产业整体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以企业规范管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难题,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效率,实现村级集体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带动农户增收的“双提升”。通过两年的扶贫项目开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24.8万元,农户入股分红、务工兑现近400万元,促进农民就业400余人。现在,黄梅村的田野里、场棚内,随处可见的是人们辛勤劳作的忙碌身影,农户、贫困户不出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
  精准发力,加速乡村振兴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就要在“拓展”战果上做文章。
  规模发展促产业兴旺。依托2019年1000亩菊花基地建设成型,145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落地,黄梅村精准把握市场发展方向,开辟鲜切花新市场,主动融入长三角,对接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新三板上市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温控大棚菊花鲜切花项目。同时,继续投资200万元,新建温控大棚3400平方米及菊花加工附属工程,开展代加工业务,菊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仅2020年,黄梅村菊花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5万元,菊花经济效益显著。
  三产融合兴特制村建设。坚持一产先导、二产支撑、三产联动的发展理念,建设以“黄梅戏·菊”为主题的“戏曲小镇”,全力打造全区特制村样板工程和全国重要的黄梅戏鼻祖地。启动严凤英故居黄梅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全息影像互动展厅;聘请黄梅戏院校毕业生运营“凤英剧社”,开展周末游黄梅常态化活动,使旅游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推进“仙女散花”菊花园区建设,全面实施“黄梅戏·菊”设计方案,栽植新品种菊花200亩、120万株,完成观光小火车、园区步道、绿雕等黄梅戏元素建设。完善景区配套,建成游客接待中心、严凤英故居周边特色民宿区,加大黄梅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探索与长三角地区研发合作菊花啤酒、菊花白酒、菊花饼等特色农产品,推动实现“一个人物”(严凤英)、“两种文化”(戏曲、农耕)、“三味体验”(吃、宿、娱)的有机融合,促进黄梅村特制村建成。
  真抓实干,绘就乡村壮美画卷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乡村振兴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接下来,黄梅村将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擦亮“七仙黄梅”品牌,以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安庆市“双创双争”学用示范基地为起点,发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真抓实干,继续打造全国示范村镇、全国文明村,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模范村”,绘就“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张国文)

上一篇:罗岭镇妙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篇:罗岭镇凤溪社区:建设四好农村路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