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岭镇基层话民生:稻花香里话丰年,高标田间话民生
日期:2021-11-16 11:16:00 来源: 点击:
我叫胡忠付今年73岁,来自宜秀区罗岭镇花元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说起我们花元村的农田我有很多的感慨。昔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是全程机械种良田。花元村位于宜秀区北部,处于宜秀、桐城、怀宁三地交界处,地处丘陵地带,有3600多人口,耕地3500多亩,田块小而分散且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南北落差数十米,很难实施机械化耕种,加上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很多田块引水灌溉难度大,旱涝难收。长期以来,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种田大户只是拣好耕种的田进行耕种,由于田地流转金低,种植规模不大,造成农田出现大面积抛荒。土地利用率不高,也成为制约集体经济的主要原因,做为一个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我也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比我们更着急的还有花元村的“两委”班子,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下,农田建设民生工程终于在我们花元村落地开花,从去年底开始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改造农田800亩,总投资90余万元,主要涉及胡岭、洪庄、程咀等6个村民组,收益人口1100余人。
为了高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花元村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目标,坚持科学谋划、分步推进。在建设前,组织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到的6个村民组共召开了10场小组会,加强与村民的协调沟通,为快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足前期准备;在施工中,加强宣传,发动所有村民进行监督,为工程做足质量保证;同时,村里成立了花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农田统一流转、统一耕种,实现了机械化耕种。
在罗岭镇农委的督促与指导下,第一批200亩集中连片农田,在今年春耕农时前顺利完工,保证了春耕春播的有序开展,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配套了农电,田间道路,渠塘整治。真正把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农田。田地整理后,机械化利用程度提高了,既节省人力,又节省水,旱涝保收,今年的粮食丰收在望。
我作为经验丰富的种田能手也参与到了田间管理中,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我们每天施肥、打药、插秧、管水的村民有30多人,解决了我们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天能有一百多元的工资,全年能增收七、八千元,比我们自己种田收入强得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村两委及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按常规测算今年将实现亩产1200斤,单季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20万元。
感谢农田建设民生工程的好政策,给我们送来了“致富宝”,不仅给我们庄稼人及子孙后代改造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田亩流转金翻一番,还实现了大部分在家劳动力的务工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胡忠付口述 杨俊整理)
上一篇:罗岭镇:美丽乡村 大好黄梅
下一篇:罗岭镇罗岭社区:立足特色产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