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街道: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日期:2021-11-23 09:24:00   来源:   点击:
  时值11月,晨光熹微,象山村的蔬菜大棚里,58岁的苏某红专注地采摘辣椒,在田间往返。“我以前在外打工,现在早上采摘、下午锄草,一天下来,能拿到80元,自家田地流转给村里,每年也有几千元的租金,平均下来一个月的收入和那些外出打工的差不多嘞。”苏某红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乡村振兴,已成为每一位农民心中的“中国梦”。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成为大桥街道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盘活闲置土地,寻求增产增收
  今年以来,大桥街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将发展产业项目作为根本之策,坚持闲置土地盘活,积极寻找增产增收的基本方略。
  去年以来,象山村结合当地实际,把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作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通过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开展“大棚经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最大限度激活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不少田地被闲置。象山村委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0多亩闲置地,整合配套资金150多万元,建高标准恒温蔬菜种植大棚5栋,最大单个棚长64米、宽56米;棚内面积2500平方米,配备200多平方米的大棚看护房及水泵房1栋。另外,建有20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仅种植辣椒年收入就有15万元。
  秉持帮扶政策不落一户,发展四带一自特色产业
  红光社区位于206国道与机场大道交汇处,2016年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红光社区,目前社区大量土地已被征收。
  受土地、规划等种种条件限制,红光社区无法开展较大规模到村产业项目,红光社区通过分片入户走访每一户脱贫户,摸排详细信息,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鼓励发展到户种养殖业。
  红光社区计划上门帮扶一户发展到户养殖业,养殖150只鸡。社区干部三天两头往他家里跑,教他养殖鸡苗,询问是否存在困难,宣传产业帮扶政策。几个月后一百多只鸡苗便长大出栏,社区干部再次上门,纷纷帮忙销售,几十只土鸡很快就销售一空。
到目前为止,大桥街道共发放奖补资金5万多元,带动23户脱贫户增收。
  昔日茅草屋,今朝经果林
  “这里曾是一片长满茅草的荒山,秋冬季节极易引发火灾,曾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也是眉山村的生态之痛。”苏亚平说。
  如今的乌龟山地块已经栽植红果冬青、桂花等苗木97亩,蒋山地块栽植樟树、柏树等苗木210亩。并计划在界桥圩地块栽植红枫、杨梅、紫薇等苗木280亩。
村委会以每亩600元的租金,从农户手中流转30亩种植木瓜。苏某彬说:“我家就流转了2亩,平时还可在种植基地务工,日收入80元。”
  在木瓜种植基地不远处,还有100亩经果林,种有桑树果、脆皮金桔、白枇杷、桃子等。
  在街道和眉山村的共同引导帮扶下,大面积种植经果林后,村民收入不断增加,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大桥街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支撑。(程可)

上一篇:宜秀区:微宣讲 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篇:大桥街道:农贸市场“建转改” 文明创建不停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