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劲松局长向调研组一行详细介绍了宜秀新区成立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建设“班班通”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和“干部活力工程”进展情况,就目前农村学校比较关心的前沿热点:留守儿童、教师交流轮岗、教育信息化等工作交换意见。李总编指出,我国目前农村学校普遍规模较小、学校分散、布局调整难度极大,学生留守现象严重,导致教师编制相对缺少,年龄、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情况更加严重。加快教育信息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张书记对近几年宜秀区及罗岭中心学校在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宜秀区正在积极打造省级教育强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利用“班班通”项目搭建的“彩虹桥”已经崭露头角,成为罗岭教育的一张新的“名片”。
午后,采访组一行走进班级,与学生面对面,与“彩虹桥”创始人——该校三年级班主任龙鹏飞老师深入交流。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彩虹桥”网站运作流程演示,仔细询问“班班通”设备运行、教师授课、留守儿童数量及留守学生家长工作地分布情况。李总编认为,“彩虹桥”网站很好地将“班班通”设备功能进行拓展,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形式对外展示交流,真实记录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信息量大,互动性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龙老师作了大量的工作,不愧是留守儿童、信息化教育的“有心人”。宜秀区教育局方劲松局长提出了“彩虹桥”网站、教育信息化发展愿景,要切实加强“彩虹桥”先进经验在全区的推广工作,中学、中心学校要成立相关技术专家组,及时处理学校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宜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传递正能量,打造宜秀教育的升级版。
调研活动结束后,李总编还欣然提笔,由衷地留下墨宝:“‘彩虹桥’是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愿它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中国教育报 李功毅 2013年11月27日”。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对农村留守孩子的关怀。(严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