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长廊下,群众围坐议事;休闲广场上,孩子们比赛打着篮球;理论宣讲室里,村医介绍着慢性病防治……眼下,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永林社区,这些鲜活的场景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写照。社区以“讲奉献、重实干”的劲头,用多元举措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全力打造特色社区,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完善社区治理需要打造专业的队伍。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志愿服务先锋队”,将党员、网格员精准嵌入各个网格,根据他们的特长、兴趣和时间,设立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监督、扶老助残等服务岗位,为他们参与治理提供精准载体,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延伸到治理末梢。“以前处理网格矛盾总觉得办法少,现在不一样了。学习了‘六尺巷工作法’,跟居民沟通更顺畅了,矛盾调解也能精准对接老百姓的需求。”党员们纷纷表示。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社区推动治理理念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议、一起干”的转变,激活了社区共治的“一池春水”。社区把目光投向居民常聚集的长廊、小区和学校门口,开展临时救助、居民医保等群众热切关心的民生政策宣传,同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这些“街头角落”变身治理“议事枢纽”。
“以前小区电线乱飘,充电难愁坏了大家。”居民沈阿姨回忆。正是在廊亭里你一言我一语,依托“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的快速处理机制,2座非机动车棚、30多个充电位在永林小区很快落地。“现在电线整齐了,充电安全了,心里也踏实了。”如今,从小区路灯照亮每家每户,到文化广场安上了崭新的健身器材,社区大事小情都由居民说了算,社区治理从部门的“独角戏”,变成居民共同参与的“广场舞”。
与此同时,由居民自己提、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守的《居民公约》诞生,成为社区基层民主协商与现代化治理的一个生动范本。“尊老少,真善美,护弱者,帮友邻”这充满“人情味”的《公约》,不仅为社区管理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南,更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助力社区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下一步,永林社区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党员参与治理的形式与内容,努力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构建和谐幸福家园注入更强大的“红色动能”。(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