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两国关系正呈现持续上升势头,面临新的重要发展机遇。自中英两国1972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双方如今第一次用“黄金时代”来描述两国关系。
香港文汇报评论称,当前,中英关系日臻成熟和稳定,利益交融与互惠合作不断加深,合作广度和深度逐步推进,越来越显示出中英“黄金时代”的四大特征。
高层互访持续 政治互信加强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介绍,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过去10年取得丰硕成果。两国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两国领导人互访更加频繁,已经建立非常健全的机制,包括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机制、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和中英战略对话等。
2015年3月,英国成为第一个寻求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引起世界关注。对于中英关系的急剧升温。
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第二次访华。半年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访。2015年6月至7月,外交部长王毅和习近平主席特使孟建柱相继访英。9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问英国。随即,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来华,并在出访期间表示,“希望使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
“这些具体的事例充分表明,中英两国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希望把中英关系推向一个新高度。”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指出,两国政府和企业间强烈的合作意愿,是中英关系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强劲推动力。
经贸合作呈现全方位、多领域发展势头
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对于中英双方而言更是如此。中英经贸合作正呈现全方位、多领域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科技创新、服务贸易、地方合作和开拓第三方市场等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英国已超过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目前,已有超过500家中资企业落户英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表示,近年来,中英两国经贸关系保持迅速发展势头,亮点纷呈,已成为推动中英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骥介绍,习近平主席访英将取得丰硕经贸成果,既有政府间协议,也有金融机构和企业间合作项目,涵盖众多领域。中英将以高铁、核电、金融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双向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英国正在努力推动伦敦成为领先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英国蓝皮书:英国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2014年以来,伦敦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排头兵和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领头羊,其人民币业务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蓝皮书建议,伦敦人民币清算中心可以凭借其区位优势和业务优势辐射欧洲、中东和非洲,从而增加业务量,巩固其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中国也可以凭借伦敦金融业的全球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在更大范围的使用。
人文交流注重面向基层民众
中英除了在政治、经济领域的紧密合作,2015年两国还迎来首个中英文化交流年,丰富多样的活动分别在两国举行,让对方国的人民了解并感受精彩纷呈的异国文化。
教育和旅游的密切联系为中英关系的深远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目前,在英的中国留学生超过15万。截止到2015年6月,大约7000多名英国学生到中国学习,英国文化委员会制定了“英国未来计划”,鼓励英国学生去中国参与学术研究或工作、实习,期望在华的英国学生人数在2020年达到8万。
截至2014年,中国赴英国旅游人数近5年约为23万人次,据英国估计,到2020年中国游客人数有望达到65万人次。英国旅游局首席执行官Sally Balcombe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为英国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游客在英国旅行停留的时间和消费额已经高于其它欧洲国家。
中国教育部国际司欧洲处处长杨晓春指出,两国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呈现出品牌化、机制化、常态化趋势,双方合作注重面向基层面向民众,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人文交流。
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合作密切
“中英两国除了推动经贸、核能、高铁等方面的合作之外,还要有超越双边合作的内容,那就是全球治理。”冯仲平说。
中英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全球性和战略性。在地区层面,中国致力于与欧盟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始终坚定支持欧洲的繁荣和团结。英国是欧盟改革创新的积极推动者,在中欧合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国际层面,中英两国均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英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重要影响。双方在联合国、G20等多边框架内,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消除贫困、落实全球发展议程、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构建公正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等,进行有效的政策沟通和协调。
亚洲项目研究员蒂姆·萨姆斯也表示,中英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在不断加强。回顾近年来的重大国际问题,在伊朗核问题、南苏丹问题、应对西非埃博拉疫情以及非洲发展问题上,中英两国长期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为有效应对上述挑战共同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李警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