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迎来四方客
日期:2017-04-07 15:20:52 来源: 点击:
——2017“绿色发展看安庆”融媒体安庆行采访活动走进宜秀区
花香迎来四方客。4月6日,2017“绿色发展看安庆”融媒体安庆行采访活动走进宜秀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台、安庆日报、安庆E网等中央驻皖和省市主流媒体、重点商业网站20家新闻媒体参加。这是自去年4月15日春风又绿皖西南——网络媒体安庆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宜秀区巨石山风景区举行后,又一次全国各地多家媒体云集宜秀采访绿色发展。
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中国秀园郁金香基地、五横乡杨亭村生态林场、罗岭镇阳光雨露生态采摘园以及杨桥镇溪安村、贴心之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余湾美食一条街进行参观考察,通过听取介绍、实地采访等形式,详细了解宜秀区绿色发展现状与前景、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等情况。
只要提到五横乡,便不禁让人想起郁金香花展,自从有了它,安庆人早已无需远行,便可置身原汁原味的郁金香世界之中。远远望去,方圆三百亩的草坪错落有致地分布着42万株郁金香,黄的明丽、白的纯洁、紫的典雅、粉的娇媚……鲜艳的花色刺激着你的视觉神经,令你流连忘返。此外,园内的油菜花、牡丹花、向日葵、菊花、梅花也会次第开放,赏花之余还能品尝地道的乡土美食,无论你何时来到这里,皆能感受到山水田园风光的无限魅力。
生态采摘去哪儿?阳光雨露应有尽有!宜秀区罗岭镇阳光雨露生态园自2014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发展有800亩,静心培育了葡萄、蓝莓、桃子、桑葚、樱桃等多个品种,涵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今年园区还将规划建设垂钓、观光项目,如果你也想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不妨来阳光雨露生态采摘园,这里应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绿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宜秀区以绿色发展为主旋律,休闲居住和健康养老两手抓两手硬。4月6日上午,走进宜秀区杨桥镇溪安村贴心之家养老服务站,黄梅调声声入耳,老人们自娱自乐。贴心之家养老服务溪安站配备有站长、医嫂、医生、理发师、厨师等高质量的服务团队,老人们在这里,只需一次性缴纳520元,即可免费享受上门体检、理发、义扫等多样化的服务。现如今,贴心之家会员群体已发展到482人,他们在愈来愈多的老人送去快乐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生活难题。大到医疗就诊服务,小到购买一件生活用品,只要打一个电话,老人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而这些,全都得益于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凤水环金带、龙山列玉屏”。宜秀区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大龙山,石塘湖还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大、小龙山绵延起伏,层峦叠嶂,若巨龙横卧江畔,似仙女飘舞峰巅;与其紧密相伴的石塘湖、菜子湖碧浪千顷,水天一色,宛如银河铺地。如此山水相连,奇观相生,令人游目壮怀。同时,宜秀区又是一个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皖江文化、戏剧文化、禅宗文化、民俗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书坛宗师邓石如、梨园名伶严凤英、山水画家萧谦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气象学家叶笃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名人辈出。目前宜秀区已拥有A级旅游景区7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6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美帝雅);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石塘湖)和国家森林公园(大龙山)各1处;成功创建了3个省优秀旅游乡镇(分别是杨桥镇、五横乡和大龙山镇)、1个最佳旅游乡镇(罗岭镇)和2个市生态旅游村(罗岭姥山村和五横曰公村),全区省三星级以上农家乐32家。杨亭村入选全国休闲最美乡村,余湾村被评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杨桥镇、罗岭镇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黄梅村、小龙山社区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区较为成熟的接待农家乐经营户有120余家。
基于宜秀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去年,宜秀区被批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各乡镇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首位产业为支撑,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其中大龙山镇依托大学资源,围绕高校服务业,建设学苑小镇。五横乡依托中国杨亭书画院,围绕书画产业,建设书画小镇。罗岭镇依托巨石山,围绕戏曲产业,建设戏曲小镇。白泽湖乡依托渔业蔬菜基地,围绕都市观光农业,建设水乡慢城。杨桥镇依托山水资源,围绕健康休闲服务产业,建设康养小镇。大桥街道依托海吉星、林安物流,围绕三产服务业,建设智能物流小镇。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宜秀区有好山好水,发展旅游业潜力无限。该区仅去年一年举办了25项旅游活动,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实现旅游要素全域化、旅游资源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化、旅游产品全域化、旅游执法全域化、旅游服务全域化。
十三五期间,宜秀区将按照“讲看齐、稳中求进,重生态、绿色发展,敢创新、担当有为”的总要求,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施“2345”计划,坚持“工业强区、生态立区、创新活区、开放兴区”四大举措,完善“品字型”发展布局,以特色小镇建设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质量,力争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先进县区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华)
上一篇:走进宜秀的春色里
下一篇:“融媒体安庆行”走进宜秀区 以花为媒打造旅游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