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互查时发现村里有15户资整改料填写有不规范的地方,今天上午要协调包保责任人整改,早上下大雨,下午准备去包保对象家里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力所能及能帮上忙的...”
5月23日上午,当记者走进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时,一个干练的小姑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小姑娘名叫杨琳,是龙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成员,和龙华村扶贫专干章洪阳沟通当天的工作安排,是杨琳每天上班例行的第一项重要工作。然而让记者没想到的是,杨琳家也是龙华村2014年贫困村建档立卡时被确定为贫困户的家庭之一。
杨琳的母亲早年查出患有精神障碍方面的慢性病,杨琳17岁时,爸爸患晚期肝癌去世,家里顶梁柱倒了,她跟母亲一下子没了依靠,还欠下了大笔医药费用,母亲的病情也因此加重。15年母亲的一次意外走失让杨琳心力交瘁,虽然最终母亲被安然无恙地送回家中,但杨琳决定,母亲的病情不能再拖了,必须接受正规治疗。
15年10月底,母亲住进了安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规范治疗,住院期间的花费通过新农合的报销和亲友的接济暂时得到了解决。但是出院以后,母亲还要定期服药,稳定病情。去年一年,杨琳的母亲在六院配药6次,总计花费接近4800元,虽然通过新农合可以报销3100元,但仍然有近2000元的费用需要自费。
16年6月,杨琳大学毕业,恰逢龙华村招聘公益性岗位,杨琳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参与了村里的竞聘。综合考虑到杨琳的工作能力和家庭状况,龙华村最终决定录用杨琳。在半年的实习期内,杨琳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这些收入不仅改善了母女二人的生活,也让母亲的后续治疗费用得到了保障。
今年,杨琳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年只需要配药四次,预计门诊花费在3200元。这其中,新农合等一站式结算,可以解决85%,也就是2720元。而根据宜秀区今年出台的《宜秀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综合医保特惠政策》,杨琳母亲的情况,符合享受“180”优惠政策。我们计算了一下,今年全年,在杨琳家原本需要自费的那15%的药费中,只要是合规的费用,还能再报销80%,算下来,全年3200元的门诊药费,杨琳真正需要自费的部分只有3%(96元)。
今年二月份,杨琳因优异的工作表现,已经从实习期顺利转正,现在每个月收入能够达到2800元左右,母亲的病情也在逐渐转好,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杨琳告诉记者:“能够从事脱贫事业,为和我家情况类似的困难乡亲们做一些事情,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是这些好政策的受益者,更要把这些好政策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除了像杨琳母亲这样的有门诊药费负担的贫困户,《宜秀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综合医保特惠政策》中还有一项针对住院治疗贫困户的优惠政策,简称为“351”政策,即按照级别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补偿以后,贫困人口在省内区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自付封顶额分别为0.3万元、0.5万元和1.0万元,超过部分的合规费用由政府兜底保障,并且个人自付封顶额按照贫困人口年度内就诊最高级别的医疗机构决定。龙华村五保老人袁维政就是“351”优惠政策的受益者,袁维政老人一个月之前确诊罹患癌症,老人现被村里送到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按照“351”政策,今年老人全年的住院治疗费用至多只需要花费5000元,其余的费用,除去医保等政策补偿以后,全部由政府直接兜底。
“我们知道,即使袁维政老人这次治疗最多只要自费5000元,但对于五保老人来说,这样的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村里也会尽全力为他解决这部分费用,免除他的后顾之忧。”龙华村扶贫专干章洪阳告诉记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要致富,必须得健康。宜秀区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惠民政策,降低了贫困人口医疗支出,打消了他们‘看病贵、看病难’的顾虑,也减轻了因‘小病不医拖成大病’而带来的健康扶贫压力,为打赢脱贫攻坚之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李贤文 嵇奕华 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