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到,吃粽子、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两大中华民俗之一,龙舟比赛一直倍受关注,其实这样的比赛在宜秀区各乡镇每年都在举办,但基本都以村民自发性组织为基础,规矩约定俗成,更多是作为“传统文化”延续下来。近年来,在宜秀区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品牌体育赛事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展示我区的魅力水乡和深厚文化,提升宜秀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迫切的需要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推广大型赛事的快速发展,首届龙舟文化节由此孕育而出。
最用心
从4月27日,首届龙舟文化节策划方案第一次招标评审会的召开、5月2日,确定中标单位、5月27日龙舟赛开幕、到5月30日的顺利闭幕,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完成这样一个52艘船、近2000名运动员参加的大型赛事,其中的艰辛,只有几百名幕后工作人员才能体会,三十个不眠夜, 连轴转,车轮战,每一个人都抱着想做好这次比赛的激情在搏、在拼。
30号龙舟赛决赛当天,记者在起点处看到白泽湖乡党委副书记潘长周,他穿着白色志愿者T恤,拿着对讲机和扩音器,虽然声音沙哑,面色疲惫,但他仍然精神高度集中的在现场维持秩序,他说:“今天是最关键的一天,搞的好是锦上添花,出了问题是前功尽弃。结束了,想回家好好的睡一觉,太累了。”
近1000名工作人员、500名安保、一个专业医疗救护组, 300名志愿者,潘长周只是这群赛事守望者中的一员,加班是常态,熬夜是常态。在我们感叹这场精彩的运动赛事同时,更要感谢它身后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最专业
竞赛组的胡会利从事赛艇事业多年、救援组的陈勇、梁航具有水上救援的丰富经验、 裁判组的张伟担任过多项大型赛事的主裁判……
当天比赛现场,直播车一辆、全方位无死角的11个机位、无人机2台、摄像导播记者近百人…… 这场赛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专业水准,无论是亲临现场,还是看电视转播,或者从手机看直播,每一位观众都奉献上他们的热情和溢美之词。
胡会利说:“早上五点钟就醒了,睡不着,虽然整个赛事已经了然于心,但还是紧张,生怕在实施的过程出现瑕疵,水上运动不同于陆地运动,出了危险就是大麻烦。”尽管他从事这项事业已经十年,在安庆市也是小有名气的行业领头人,但责任感、使命感让他没有丝毫懈怠,五点半到现场,检查赛道、起航平台、比赛物资准备情况、所有裁判人员就位情况、通讯测试、协调等相关工作,直到比赛结束,运动员离场、观众离席,全部清场完毕,他才一口气喝了两瓶水。
正是这支有专业素养、心思缜密细致的团队,才造就了一场可以被记入宜秀史册的精彩赛事。
最热闹
碧波荡漾的石塘湖上,37只龙舟代表队分为8组进行角逐,顿时鼓声阵阵,水花激溅,一支支龙舟在紧张的鼓点和观众呐喊助威声中,奋力划水,你追我赶。上万名市民从四面八方不畏酷暑,前来助阵。湖岸边,呼叫声、喝彩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
市民任女士早早的就带着儿子来到现场,她说:“我老公就是白泽湖人,每年他都会回老家参加队里的比赛,但今年不一样,地点在水上运动中心,很专业,有裁判、有记者、有电视转播,我和儿子都很激动,希望他们代表队能够赛出好成绩。”那边哨场响起,这边裁判就位,运动员们个个拼尽全力,力求展现出最佳实力。石塘湖上百舸争流,湖岸人头攒动,万众欢腾。扣人心弦的龙舟竞渡,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赛龙舟是农耕时代劳作、祭祀、娱乐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和传承,它的文化内涵比竞技意义更加突出,大赛也为龙舟这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赋予了新的定义和无穷魅力。今年宜秀首届龙舟大赛的成功举办,已经深深的烙入所有人的记忆里,让我们期待下一届龙舟赛,相信来年会更加精彩纷呈!(张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