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劲松 通讯员 方华)近日,位于安庆市叶祠路与安庆长江大桥连接线集中整治初步完成。多年来,这里经常有人种菜、偷倒生活和建筑垃圾,成为安庆市宜秀区文明创建的薄弱点。现在经过集中清理,并种上2万多平方米的花草,使这块地彻底改变了模样。在文明创建中,该区坚持问题导向,攻克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建成果长效化。
宜秀区大部分地区是新建城区、城郊及农村社区,文明创建硬件相对薄弱。该区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一体纳入网格化管理,在全区建立58个责任区和联系点,将每名干部落实到每个网格。同时,该区共发动2.4万名志愿者投入文明创建。大龙山镇总铺社区南山园小区是一个由农村社区转变的城郊社区。社居委组织党员志愿者每天上门入户发放志愿者卡片,宣传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美德。现在,该小区私搭乱建、乱丢垃圾、随意侵害公共设施的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
该区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步行工作法、“五老”督察员等形式主动查找、攻克创建薄弱点。由区文明办牵头,城管、旅游等部门组成200多人的创建业务指导员队伍,在一线开展督查指导,走村入户宣传创建知识。该区还组织包括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在内的“五老”督察员对文明创建进行督查考核,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反馈到各乡镇。有督察员反映,大桥街道叶祠小区神灵潭大沟周边“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针对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实际,社区投入50万元彻底清除垃圾,并修建了停车场,完善了小区配套设施。今年以来,“五老”督察员已要求整改文明创建薄弱环节200多个,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宜秀区还着力推动创建成果长效化。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各乡镇(街道)创建;设立文明创建专项基金200万元,用于文明创建考核、奖励文明创建考核先进单位和文明创建重难点整治,加大创建资金保障力度。区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结合起来。在区财政补贴下,该区在58个村(居)试点“村收集、乡运输、区处理”模式,并逐步推广采用袋装处理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通过这种办法,80%的农村垃圾可转化为生态堆肥,每年可减少垃圾处理量50万吨。宜秀区每个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通过联动协管机制,基本解决了乡道、村道长年无人管理、随意堆放杂物和占道等问题。
【编后】
文明创建牵涉到社会各方面,安庆市宜秀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新城区、农村社区较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升了创建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上探索创建成果长效化机制,让群众在文明创建中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