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群众心里话民生 生活处处见民生
日期:2017-08-29 09:29:08 来源: 点击:
今年以来,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创新建立特邀监督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特邀监督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投入,全面发力,提升民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国道省道和村道 都是连心致富道
我叫张金友,家住宜秀区罗岭镇罗岭社区严新组,我在这个小乡镇里已经生活了50多年之久,近些年的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大大改善了我们的交通环境,让我们这些老百姓都感触颇深。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之前,我们社区的路又窄又脏,遇上场大雨,就会泥泞不堪,走路都难以下脚。就算是天气情况好的时候,两辆车一来一往也开不过去,只能单向行车,十分不方便。我的儿子在外地上班,每年回家过年,市里的计程车有时候也不愿意开到这一片。从这里想打车去市里有时候也要碰运气,因为这里的道路问题导致车流量也很少。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之后,道路加宽了,路面也变得整洁起来,下雨刮风什么的对交通也造成不了困扰了。这还不算什么,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仍在继续中,未来只会变得越来越好。道路的整修、扩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大的便利,现在我们去哪里,在家门口就能坐车。我们社区的“刘果王”年纪轻轻就很有头脑,承包了一片地种起了水果,刚开始别人都不看好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也不好卖,谁知道公路修好以后,他雇辆货车拉到城里,来回方便,耽误的时间也少,到城里水果依然新鲜,能卖个不错的价格。现在大家都夸他又聪明又有远见了。在外地的孩子很长时间没回来,猛得一回来看到家乡的路整修的这么好,也是非常高兴。我儿子还说:修通了一条公路,就搞活了一带流通,就能富裕一方百姓。是啊,交通畅通了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不好,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也进不来,更别提什么经济发展了。
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亲眼见证了罗岭镇50年来的变迁,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向往外面的大城市,但是,我有信心能够看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会看到这个小乡镇繁荣的商业街,四通八达的交通和林立的小区高楼,然后也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工作和生活。
美丽村庄是我家 农村不比城里差
我叫杨大春,家住宜秀区罗岭镇林春村杨老组。自从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开展以来,我们林春村就一天一天“出落”起来。走进林春村,只见青脊白墙的徽派住宅楼风貌整齐;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旁的绿化带内,三四米来高的香樟树萌发翠绿的新枝,冬青、红叶石楠和桂花相间搭配,孩子们在互相追逐嬉戏,大爷大妈在房前大树底下拉着家常……和谐幸福的画面让我心生欢喜。村里的老老少少吃过晚饭以后,都喜欢到广场上乘凉,聊天。
在村里的休闲广场上,两个篮球架伫立在蓝天下,西侧两个室外乒乓球桌,压腿器等健身器材整齐摆放,一名保洁员正清扫垃圾。“每到放学和周末这里可热闹了,邻近屋场上的孩子们都来这里打球、玩耍。我早晚就到广场上散散步,捣鼓几下健身器材,活络活络筋骨。逮空还到村委会的农家书屋来借几本书看看,我们如今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方大姐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现在各项广场舞也开展起来,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农村老家大变样 幸福生活乐哈哈
我叫吴天生,是罗岭镇林春村人,作为从小生活在罗岭镇的“仔子们”,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以前路边脏乱的村道变得整洁了,村民房前屋后乱堆的杂物不见了,单调的红砖墙已被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绘画覆盖,整洁的道路两旁繁花似景,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居环境建设面貌一新……这些变化,正是“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升级版”的一个缩影。如今的黄梅大地上,美丽乡村建设正向纵深推进,涌现出了一批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美丽乡村。
罗岭镇有着很悠久的饮食文化,镇上的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省市做着饮食的生意,镇上到处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孩子爱玩,老人怕寂寞。过去,吃完晚饭后,大家散散步、看看电视,很早就睡觉了,现在不一样了,镇上有了文化广场,晚饭后,大家根据喜好各有去处,休闲锻炼、闲话家常。有打篮球的,有跳广场舞的,有下棋的,有玩体育健身器材的,男女老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文化广场建成以来,已经成了群众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些人摒弃了赌博陋习,积极参与到健身娱乐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自觉强身健体已蔚然成风。大家一致认为,“请客吃饭不如请人出汗”。
“以前一到晚上闲下来没事做,就只好打打牌,看看电视,现在有了文化广场,我们就自发组织跳广场舞,去年还在市里组织的比赛里得了奖呢。”张阿姨高兴地说。
“过去羡慕城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到了晚上可以去公园散步,可以到健身广场去锻炼身体,没想到现在我们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每天可以享受这样的新生活,晚上吃了饭可以到公园散步,可以到到广场上跳舞,也可以玩体育健身器材。”正在下棋的周大爷乐呵呵地说。
家人还对告诉我,每年都有“民生工程送戏进万村”活动,政府出钱把电影小戏送到家门口,着实让村民过一把看戏瘾。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免费当起了图书管理员和辅导员,辅导十几个留守孩子的功课,还教他们吹口琴。精神生活的丰富提升了村民的素质,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这都得益于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我由衷感谢民生工程,民生工程确实是连着我们老百姓的心,是给我们解难事、办实事的贴心工程、暖心工程,是点亮我们美好生活的灯塔,让我们能够不断拥有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罗岭镇张金友杨大春吴天生口述,罗岭镇民生办周琳整理)
上一篇:宜秀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会召开
下一篇:宜秀区新添一块“国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