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宜游宜秀 > 正文

先锋村:实事实做固根基 基层党建筑高地

日期:2017-11-07 10:55:46   来源:   点击:
 白泽湖乡先锋村位于白泽湖乡东北角,东倚长风港,北临破罡湖,是白泽湖乡的东北门户,全村20个村民组,3.7平方公里肥沃土壤养育着2291多个善良且勤劳的先锋儿女。近年来,先锋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切实把“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作为工作重点,以办好一件件惠民实事为抓手,把党对人民的关怀送到每户村民心里,着力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基层党员干部战斗力,筑牢了基层党建的高地。
 
一张“红卡片”,架起“连心桥”
 
\
 
  周萍是白泽湖乡先锋村汪屋组村民,不久前她顺利生产,光荣担负起了母亲的使命。然而想到年后孕期的一次小插曲,她至今记忆犹新。
  “怀孕三个月是准妈妈们公认的‘危险期’,我就是在那个关键时期突发腹痛,当时我老公在外上班一时赶不回来,家里只有年迈的婆婆,我非常担心宝宝出状况。在特别害怕、无助的时候,我想起了这张‘红卡片’,就找出来顺着上面的联系方式打通了村里干部的电话。”周萍说。
  计生专干王美燕接到通知以后,会同村卫生院医生第一时间赶往周萍家中。在为周萍做初步检查,稳定她情绪的同时,村干部又协助她的家人联系到了车辆,并迅速将她送到了附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好在检查以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次的经历让我从村干部身上找到了家人的感觉。”周萍说。
  今年以前,先锋村采用党员干部联系村民组长,村民组长联系群众的方式来对接群众需求。然而年初召开的一次党员大会上,有党员提出,这种联系制度虽然有主动、规律的优点,但也存在形式较为单一,效率不高的不足,村民们的一些紧急和特殊诉求很难及时得到响应,应该寻求一种补充措施加强与村民的互动。
  先锋村两委听取了建议以后高度重视,在后续的两委会上,经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了制作这样一张“红卡片”。“红卡片”设计别出心裁,正面以“党旗”红为底色,印有醒目的“先锋村党群服务中心连心卡”字样,背面则是村各职能负责同志的联系方式。村党员干部结合文明创建入户宣传和扶贫走访等工作,挨家挨户发放到村民手上,这样,村民便可以通过卡上的电话,随时联系相关干部,反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帮助和解决。而在村部的综合服务大厅里,每个柜台前也都放着这样一盒“红卡片”,供前来办事的村民免费取用。
  “红卡片”发放到村民们的手上,引起了村民们的普遍认同,一张小小的“红卡片”,成了大家解决困难的“通行证”,也架起了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们的“连心桥”。
 
条条“敞亮道”,扮靓“美丽家”
 
\
 
  “15年以前,这条路是砂石路,道路狭窄而且没有路灯,会车时非常麻烦,雨雪天就变成了泥巴路,老人小孩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滑倒,出门非常不方便。”
  退休教师王自国是先锋村的老党员,同时也是先锋村村民理事会的老成员。他口中的砂石路叫“红先路”,回忆起“砂石路”的蜕变史,他感慨颇多。
  红先路全长1.658公里,是先锋村通往外界的要道。一直以来,这段土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运输都非常不方便,修路成为村民期盼多年的夙愿。先锋村自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现实的问题作手,分别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认真听取群众意见。2016年开始,该村结合道路畅通工程,先后共计投资约50余万元人民币对红先路进行了全面改造,安装了路灯27盏,完成了路基扩宽、混凝土铺设、缺陷修复、线网地埋等工作。
  像王自国一样,从工程招标立项到施工、投入使用的各个环节,村民理事会成员和村里的党员们都发挥着监督和献策的作用。同时,他们还主动担负起“乡村宣传员”的职责,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争取身边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共同营造“美好乡村,你我共建”的良好氛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嘛,这条狭窄、颠簸的砂石路,蜕变成了宽阔、平整、敞亮的混凝土路,村民们出行更方便了,大家致富的信心也更强了。”王自国说。
  据了解,包括红先路在内,自2016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先锋村共计投入约130万元,共修缮了4条累计长度约5000米的乡村道路,安装路灯60盏,投资60余万建成村民活动广场2个合计4500余平米。除此之外,该村还投资了10万元建成美丽乡村苗木基地,种植苗木10余亩;完成了中心村庄道路绿化1000米;投资了8万元,硬化沟渠总长近800米;发展了特色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约30亩。
  先锋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开展文明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正着力建设着“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
 
一句“硬承诺”,情暖“穷乡亲”
 
\
 
  陆腊梅是先锋村村民,丈夫早年患病去世,她和一儿一女相依为命。由于母女俩都有精神方面的障碍,多年来,一家人仅靠儿子打点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2014年,经过评议,一家人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支部书记王庆是陆腊梅的帮扶联系人,今年7月的一次例行走访,王庆发现陆腊梅女儿方慧精神状态有明显异常,他赶紧打电话给市里的精神专科医院咨询症状。
  “当时医院答复我,高度怀疑方慧发病,建议马上来医院检查并接受规范治疗。”王庆说,“当时我立即打电话通知了村里,我们几个村干部合作,一方面要做陆腊梅的工作,为她讲解健康扶贫政策,打消她们‘看不起病’的顾虑;另一组人则负责联系车辆,陪同母女前往医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方慧顺利出院,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还能帮着家里做一点事情了,陆腊梅的脸上也漏出了久违的笑容。为了帮助陆腊梅一家顺利脱贫,村里多措并举,通过低保兜底,申请残疾人补贴,产业帮扶,为陆腊梅儿子介绍公益性岗位等种种方式,让这户人家从14年以前,全家人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达到了现在人均1.3万元的收入水平,顺利实现了脱贫。
  “先锋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计47户118人,预计今年可以全面实现脱贫摘帽。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小康路上不落一户。这是村党组织对每一位穷乡亲的承诺。”王庆告诉记者,“先锋党员干部带头,骨干群众参与,主动为困难群众宣传国家各项帮扶政策,用自己汗水和智慧,切实将扶贫民生工程的实惠落到每个贫困户家中,为他们送去生活的信心。”
(李贤文 叶帅 郑超)

上一篇:听听石塘湖的诉说

下一篇:【十九大精神在江淮】杨亭村: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