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宜游宜秀 > 正文

以我心换你心 工作从来不是难事儿

日期:2018-05-22 16:27:25   来源:   点击:
     以我心换你心  工作从来不是难事儿
          ——记大桥街道眉山征迁指挥部政委何承海
【成绩单】
  眉山征迁指挥部2018年任务为高速入口周边的三宗地块,从4月份开始的一号地块43户征迁任务仅仅花了40天,于5月14日完成。
  对于指挥部政委何承海和他的团队来说,40天的通宵达旦是平常,40天的无双休是平常。任务结束了,是不是就能休息下,何承海说:“歇口气,但不能休假,着手开始二、三宗地块准备工作。”大红喜报挂在墙上,指挥部里依然是熙熙攘攘,何承海说关系到老百姓的事,必须得认真。
 
  有激情:
  40天如一日坚守一线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眉山征迁指挥部于2018年1月正式启动外环北路周边棚改项目的征迁工作。外环北路周边棚改项目共分三宗地块实施,合计拆迁188大户(含集体企业3户),拆迁面积10万m2。“征迁工作很难,但每一项都很有意义,我们有责任做好。”从四月份接受任务投身眉山征迁工作,40天来,何承海时刻都充满激情。
  在前期摸底排查工作结束后,何承海来到眉山指挥部,时间短,任务重,不能光靠蛮力,耗时间,得有方法,有节奏,“一包到底、一把尺子、一个口径、一份执着”的“四个一”举措孕育而生,形成征迁工作的强大推动力,以“敢于胜利、敢打硬仗、敢于担当”的“三敢”精神提升征迁工作的顽强战斗力,强势推进外环北路周边棚改地块征迁任务率先完成。何承海说:“将来每个人从高速下来,第一眼看到的安庆,是整洁的,美丽的,都会想到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的成就感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有办法:

  善沟通巧解难重公平
  何承海做征迁工作有激情,更有让人称道的工作方式。他没有包保的家庭,但有困难,解决不了的拆迁户,都需要何承海和他的团队,在住户家中,何承海面对不同群众,不同房屋补偿情况,总能快速反应,又快又准地用相关政策为群众答疑。
  5月13号中午1点45分,眉山征迁指挥部里,何小荣在拆迁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眉山2018年一号地块征迁任务全部结束,大家这才舒了口气,想起中饭还没吃,何承海拿着筷子的手有点发抖,他的同事说,因为低血糖犯了。这段日子何承海生病住院了,但哪能长久的躺在病床上,都是碎片化的时间,有时忘记吊水,医生就会打电话来催。生病扛着,家属有意见扛着,才换来征迁任务的顺利完成。
  说起最后一户何小荣,眉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民一肚子话,因为人多房少,何小荣户得下掉五个户头,他怎么也想不通,指挥部来多少次,他们都是哭诉,抗拒。随着一号地块征迁任务结束的时间越来越近,何承海决定带着工作人员做最后的工作,连续三天的谈判,5月11号从早上8点谈到夜里12点,第二天从早上的8点多谈到凌晨2点半,第三天上午十点钟,何小荣带着妻子来到村委会,看他俩思想已经松动,何承海说:“政策摆在那里,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可能对你家严,对别人家松,你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你解决,政策底线是不能触碰,我不行,任何人也不行。”



 
  有温度:
  把征迁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都说征迁工作难,把征迁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再难也不见得难。”在何承海的征迁工作中,除了要守住底线,还要用情、用心。
  眉山村村民许济怀患了尘肺病三期,他的家就在一号地块里,在得知自家多了三个户口,而征迁小组知道他家情况,一直也没有上门,许济怀主动找到村书记杨民,表明自己的态度,不浪费时间,下掉自家三个人户头。杨民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承海,深夜的征迁群里,这个故事感动着每个人。得知许济怀的心愿是去重庆看看儿子的新房子,他的病又不允许乘坐别的交通工具,只有用救护车。何承海联系医院,救护车,后来想想不放心,安排大桥街道的三名工作人员一起去重庆护送许济怀,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7日凌晨三点来钟到达重庆,一张照片传回来,许济怀状态挺好,他的妻子何玉芳抱着小孩,儿子何俊满脸感动。以诚相待,必然得以心回报。
  经过点点滴滴积累,何承海无论去哪,都能带领那里的团队一次又一次推动征迁工作。一号地块43大户,40天完成任务,也自然成为圈内佳话。


  
      采访手记
  他们让征迁温暖有力
  采访中,何承海多次强调自己只是普通的征迁工作者,只是征迁团队中的一员,征迁路上还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征迁人,绝大部分的一线工作都其他工作人员做的。他说,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个人。是的,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何承海这样的人,不记得失,甘于奉献,宜秀这块土地才能越来越美好。(张箭 斯莹)

上一篇:集贤关:前世草木葱茏 今生焕发生机

下一篇:“她是我妻子,我要和她好好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