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村里有钱,把这条老路修好了,要不然这条路都没人愿意走!”8月22日,宜秀区白泽湖乡大枫社区张祠组队长张爱师看着过往的车辆,一个劲儿地夸村里资金管得好、用得好。
1.5公里长的张圩路是一条村组老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天,道路积水严重,通行困难,老百姓出行极其不便。自年初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大枫社区两委深入走访调查,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将此道路作为年度中心工作,社区党总支书记亲自抓,积极协调两万元资金,疏通了道路两边的沟渠、涵洞,对道路进行填补、平整、加固,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
打通便民路,维修通组公路,全由社区集体出钱,群众不掏一分钱,类似修路这样的利民之举,近年来在大枫社区屡见不鲜。“有钱办事”是大枫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动概括。“保持传统经济老底子、搭建资源整合新台子、开辟经济增长新路子、谋划服务创收新点子”,大枫社区立足社区实际,努力做活四篇文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强化管理,保持传统经济老底子。集镇门面租金是该社区传统的经济收入所在。为保持这一经济收入的稳定性和新增长,社区对集镇商贸市场进行了3次有效的集中整治,清除流动摊位22个,清理街道1000余米,整修新门面12间,新增个体经营户11家。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优化经营环境,加强管理。2014年将16个商贸市场门面房以有偿租赁、转让等形式,承包给个体商户,由社区统一管理、统一收取租赁费,仅此一项集体经济年创收三万元。招商引资,盘活集体闲置资产,也是该社区增加集体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社区先后利用闲置的5家小型厂房引进厨卫加工厂、家具厂等 9家,既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又增加了社区集体的出让租金。
整合开发,搭建资源整合新台子。充分发挥河塘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培植水产养殖业,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采取整合小河塘、构建规模养殖平台的方式,积极引导、扶持8家养殖户进行规模养殖、特色养殖。公开实行“竞价”承包。通过公开栏等形式公开承包底价,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竞标承包,然后组织投标,谁出的价高就承包给谁。通过这种形式,每年河塘承包费收入由原来的8万元增加到 12万元。同时,社区积极打造新的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占地面积达13余亩的综合性农贸市场已于2015年6月破土动工,土地平整工作已经完成,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周边商业发展,为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添加新引擎。
集思广益,开辟经济增长新路子。随着省道S228线沿线和老集镇形成商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区环境造成破坏,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持生态,为此社区党总支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集思广益,于2011年成立了保洁公司。通过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铺、摊贩收取垃圾清理费每年创收10万余元,社区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既增长了集体经济也为社区树立了文明创建的良好形象。
产业调整,谋划服务创收新点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区立足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按照“面向市场,服务为先,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指导原则,一手抓结构调整,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社区集体和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积极借鉴学习周边村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做法,大力引进黄蜀葵、四季葱等种植技术,采取自主经营、社区服务管理收益模式经营,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社区还掏腰包专门聘请专家将科技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免费技术指导,在保证经济作物市场价格前提下,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2014年种植四季葱90余亩、黄蜀葵70余亩,社区集体一年获利近四万元。
几年来,大枫社区集体收入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增加了集体收益,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发展。为了防止出现新的铺张浪费,杜绝集体积累的违规使用,确保把好事办好,社区更注重建章立制,从而确保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对社区增收资源建立了规范的台账,经审计之后,由社区民主监督委员会张榜公示,接受监督。二是对于土地出租,出台了统一文本的承包合同,每一份合同都要在乡财政所备案,乡纪委、财政所牵头,定期对社区资金使用、财务居务公开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江浩 王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