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宜秀】“龙山凤水、宜秀怡人”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宜秀区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综述

日期:2020-11-23 10:16:32   来源:   点击:

       从无到有,从有到新,从新到特……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安庆市宜秀区始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先手棋和总抓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村之路,形成了多村竞秀的生动局面,一个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幸福画卷正在宜秀大地全域绽放……


       2017年,宜秀区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仅3737.2万元,30万元以下的村34个,5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13个;2018年全区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348.73万元;2019年全区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6330.8万元,村均收入达109万元,其中8个贫困村全部突破50万元;而到了202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了近7000万元,实现翻一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48个,村级收入近120万元,连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短短三年时间,是什么力量让宜秀区这个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既没有先天独有资源又没有后天独特优势新城区,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功密码呢?
这三年,“转型发展成效最突出、集体经济实力跃升最明显、人民生活改善最显著”是最真实的写照,“实践—探索—希望”是最准确的诠释。
实践之路:“党建引领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村之路
安庆市宜秀区突出的二元结构,带来发展路径的不同和发展理念的固化。城市社区实现资产型收益,存在“祖宗饭”好吃不营养的情形,远郊农村依靠“有山吃山、有水吃水”的传统发展理念,存在吃“子孙饭”的情形。2017年,宜秀区6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仅3737.2万元,有的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甚至负债。面对发展理念的不开放、发展思路的不创新、发展的步伐不强劲,宜秀区敢于创新,敢与困难叫板,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高位统筹、党建引领、改革驱动、三产联动、政策扶持、扶贫助推”的新途径,走出党“建引领特色化、差异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强村路,实现了村主导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新,从新到特”发展局面。
       谋定思路才能找到出路。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宜秀区谋定下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先手棋,在2017年初就率先提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658”行动计划,即全区60%的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8个贫困村全部进入强村序列,随即打出一套组合拳。先后出台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奖励办法、发展规划等文件,持续升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658”行动计划为“758”“858”,连续开展“双十”行动、薄弱村攻坚行动。从行动目标、推进机制、考核激励系统化推动,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项目等具体化指导。实现目标笃定、引擎全开、力量集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立“三级书记牵头抓、组织部长(组织委员)直接抓、包村干部定点抓、成立专班日常抓”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党建“一抓双促”工程,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一把手”工程。持续实施红雁工程。2018年换届中,优化选配政治过硬、抓发展能力强的20名同志,担任基层组织负责人,引进15名致富能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做到头雁领航有力,领航队伍过硬。实践证明,选好一名书记,就能推动一方发展。建强一个班子,就能带动一村崛起。形成以芭茅巷、燎原、中心为代表的楼宇型经济,以杨亭、鲍冲湖、虎山、曰公为代表的产业型经济,鹿山村、花元村等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型经济,以黄梅、龙华为代表的经营型经济,以庆丰、月形、永林为代表的服务型经济。

       敢于创新才有起跳高度。2017年率先在8个贫困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三变”改革,采取培育壮大、招商引进、新建组建一批“三变”承接龙头、承接经营主体247个,激发了农村市场主体的活力。杨亭村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做好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文章,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成为安庆市“林长制”实践样本。这一成功做法在2019年1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条大河,习近平一直牵挂在心”专题节目中播出,树立典范。黄梅村、妙山村等地自主经营花卉产业项目,打出“七仙黄梅”等统一经营品牌,市场竞争力跃升。

       聚焦“一村一貌、一村一品、一村一魂”,因地制宜调优产业结构,因势利导推进产业升级。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五横茶园、罗岭果园、白泽菜园、杨桥花园、大桥工业园、大龙山科创园”等“一镇一园”,催生“龙山野茶、七仙黄梅、白泽湖莲藕”等“一村一品”,探索 “山水经济、服务经济、旅游经济、康养经济”等各类经济发展模式蓬勃共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壮大。定制全年25项节庆活动,为各村带来人气、聚集财气。11月8日,“宜秀·白泽湖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园暨第七届双山湖河蟹节活动举行,随着开园仪式上项目的签约,必将加快推进该乡“一万六千+N”产业工程建设。10月份杨桥镇通过举办柑橘节将朱红桔销售到全国各地。
       区政府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对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超过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分别实行总量奖补,对年度增收超过20%、30%、50%的分别实行增量奖补。三年累计受表彰奖励的村居将超100村次。做实“百千万”工程,每年筹集不少于400万元资金,共重点扶持17个项目村建设,集中攻坚10个相对薄弱村,强化指导10个中间村,“变输血为造血”,激活“一池春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整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到村项目资金,形成多力助推。累计投入到村到户产业扶贫资金约6920万元,年收益约500万元,产出效益比7%以上,带动了全区贫困户2581户6829人实现户均增收1065元以上。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和贫困户增收,推动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全区8个贫困村全部有主导产业,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全部超过50万元,2个村超过100万元,引领各村率先朝着“党建先进村、产业特色村、生态示范村”迈进。实现白林村茶叶、罗岭社区小红稻、龙华村莲藕、眉山村芡实、新新社区柑橘,螺山村养殖业等产业百花齐放。

探索之路:上下同欲破难题 合力攻坚开新篇

       “在紧跟时代中守正出新,在拥抱时代中绽放异彩”,这是宜秀人无愧于时代的庄严承诺。奋斗无止境,探索有佳境。宜秀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但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新期待,面向“十四五”发展的新蓝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宜秀区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在征程之中,仍然面临着规划、土地、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的要素制约,仍然存在着思想解放不充分、发展理念跟不上、发展能力比较弱的现实短板,仍然处于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特色不显、产业融合度不高的瓶颈阶段。唯有敢于登高谋远、始于足下攻坚,才能开好局、起好步,行稳致远。

希望之路:多村竞秀 点面共进 全域绽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宜秀区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部署,勠力同心走好“12345”乡村振兴特色之路,持续推进新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牢“城乡一体、城市花园、工农互促、共同繁荣”发展定位和“农文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通过突出党建引领,坚持规划先行,抓实人才振兴、推动改革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策导向等有力举措,以变求变,提档升级,开创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力求通过三年时间,实现60个村全部过百万;到“十四五”末,全区集体经济总量超亿元,村均超180万元,500万元以上达到10个以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建成富裕、活力、美丽、善治、数字五大乡村奠定基础。
       行百里者半九十。村均过百万只是起点,“多村竞秀、点面共进、全域绽放”的“新发展格局”才是追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宜秀壮大发展集体经济品牌必将擦得更亮,“龙山凤水、宜秀怡人”强村富民的康庄大道必将越走越宽……(方华)



上一篇:【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宜秀】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河湖

下一篇:【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宜秀】小康路上 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