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直动态 > 正文

宜秀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链条发展特色农业——三产融合打通发展“脉络”

日期:2024-04-23 08:21:27   来源:   点击:
       近年来,宜秀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小辣椒、小红稻、鱼虾蟹、水生蔬菜、香榧等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链条发展特色农业,“农工厂”“水文章”“林产品”亮点频现,有力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做大“农工厂”
  4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宜秀区罗岭镇罗岭社区的小辣椒育苗大棚,成排的育苗盘里,小辣椒苗郁郁葱葱,几名务工村民正在为这些苗子最后追施水溶肥,随即进行移栽。
  小辣椒,这个和罗岭镇曾经毫无关联的产业,短短两年时间,已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形成了从育苗到种植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
  罗岭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人严劲文介绍,2022年,罗岭镇从池州市引进小辣椒产业,6个村(社区)先行先试,种植了400亩。因为种植成本低、采摘周期长、经济效益好,小辣椒的种植效果很快体现出来了,2023年,全镇8个村(社区)全面种植,面积达到了2100余亩。今年,全镇计划种植小辣椒3000亩。
  种植规模的逐年扩大,带来了产业链的延伸。2023年,罗岭镇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罗岭社区利用闲置厂房建设了一个小辣椒加工车间,并于当年10月投入使用。利用衔接资金,该镇还引进了滴灌系统,降低了种植成本,提升了灌溉效率。为进一步节省成本,减少运输途中幼苗损伤,提高幼苗成活率,该镇还在罗岭生态园建设了15亩育苗基地,首次育苗4万盘,目前这些小辣椒苗已经基本达到移栽条件。
  2023年,罗岭镇小辣椒亩均产量近4000斤。虽然小辣椒市场出现了价格波动,但罗岭镇小辣椒通过加工成为干椒,一方面增加了附加值,另一方面,干椒便于储存,错峰销售也使得罗岭镇小辣椒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4斤鲜椒加工成1斤干椒,但1斤干椒的价格却高于4斤鲜椒,加工之后,整体经济效益可提升30%。小辣椒加工车间规模明年还要进一步扩大。”严劲文说,“我们还利用项目资金建设了另一个加工厂,和‘中华老字号’胡玉美达成合作,由企业建设生产线,在本地对鲜椒进行发酵,作辣椒酱的原材料。这样,小辣椒销售渠道更宽,企业租赁厂房,8个村(社区)每年还能享受分红。加工厂目前还在建设,预计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
  目前正值春耕春种时节,罗岭大地处处生机勃勃,除小辣椒外,小红稻也进入了插秧环节。在菜子湖畔东方圩的水田里,插秧机来回穿梭,种下绿色希望。离此不远,一家种业企业的特色红稻智能育秧大棚外,几辆货车在此等待着,一盘盘小红稻秧苗随着传送带被运到大棚外,在此务工的村民们配合着将秧盘装上货车……
  工厂化元素十足的育秧大棚,尽显满满的“科技范”。这家企业目前自主选育8个特色杂交红稻系列品种,并依托订单种植模式,托管服务10万余亩特色红稻品牌粮食生产基地。此外,该企业还建设了10万吨特色稻米生产线,形成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链条闭环体系,有力推动着特色红稻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做活“水文章”
  4月13日,在宜秀区白泽湖乡黄石村临近破罡湖的一处400多亩的水产育种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张起防将饲料倒入投料机,启动开关后,颗粒状的饲料向广阔的湖面喷撒而去,数不清的鱼儿在水中翻滚,竞相抢食,场面甚是壮观。在众多抢食的鱼儿中,也有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水产新品种杂交鲂鲌“皖江1号”的身影。
  近年来,传统的翘嘴鲌饲料成本高,但产量不高,且不耐运输,因其肉质鲜美,依然受到市场欢迎。对于养殖户来说,如何“扬长避短”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为此,该育种养殖基地经过近10年的努力,和省内外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最终研发出了水产新品种杂交鲂鲌“皖江1号”。记者了解到,这一新品种是通过远缘杂交的方法,聚合翘嘴鲌和团头鲂的优势性状培育的,外形趋向翘嘴鲌,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成本低、抗逆性强等特点。传统“四大家鱼”亩产3000斤,这个新品种能达到4000斤,价格还高10%至20%。
  张起防说,杂交鲂鲌“皖江1号”在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新品种后,他们仍在不断选育,提高质量,推广养殖。目前,他们正在以“宜秀鲂鲌”为产品名称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扩大影响力。
  记者走进位于白泽湖乡大枫社区的一处水产育种养殖基地,在连栋大棚内,记者看到,48个直径6米的巨型水桶整齐排列,桶中的水由四周向中心流动,数不清的鱼苗则由中心向四周游动……
  这家企业于2022年落户,养殖基地占地35亩,主要进行鳜鱼、鲈鱼、鳌虾等水产的育种养殖,每年繁育鱼苗1500万尾、虾苗1000万尾。该基地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水质调控,供热、消毒、尾水处理均实现了自动化。
  “这个桶叫陆地圈养桶,水深1.5米,每个桶里有10万尾鱼苗,比传统养殖密度更高,更方便管理。四周的曝气长管使得水能流动,给水增氧,桶的特殊生物技术还可以消化底污,水是不用换的……”介绍起这一工厂化养殖模式来,该基地负责人查正斌滔滔不绝。
  今年,这家企业还将全面实施“跑道养殖”项目养殖鱼虾,待养殖成熟后,还将建设鱼虾产品加工生产线,并拓展水上研学项目,打造一个综合性的鱼虾产业基地。
  位于破罡湖之滨的白泽湖乡,近年来依托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泽湖莲藕”,还因地制宜发展了莲藕、芡实、荸荠、茨菇、水雍菜、蒲菜等水生蔬菜,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引导农民发展水生蔬菜种植,打造莲藕产业链,莲藕种植面积已达5300亩。白泽湖乡将坚持走“绿色农业、创新农业”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做优“林产品”
  宜秀区杨桥镇螺山村,这个被水面环抱的丘陵村,如今成了宜秀区最大的香榧基地。在村内主干道两侧以及村民的房前屋后,一株株新栽的香榧树绿意盎然。
  自2023年安庆市全面启动实施“摇钱树”工程以来,宜秀区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科学推进“摇钱树”工程实施,今年5个行政村种植经济林木7100余株,其中螺山村种植香榧2100余株。
  “摇钱树”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村(社区)和农户共同努力,尤其在机制创新和后期维护管理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链,以确保“摇钱树”种得下、保得住、长得好、能增收。螺山村采用“村企户”合作模式,由村牵头,企业提供苗木和种植技术,并按照市场价进行果实回购,农户提供房前屋后和空闲地种植香榧,收益按照3:4:3分成。
  螺山村“摇钱树”工程的实施,令企业方负责人叶礼钧十分欣喜。2021年,叶礼钧从大别山区来到螺山村,开辟了他的低海拔香榧种植基地,目前在螺山村种植香榧100余亩。
  “香榧果实用途很多,可以做坚果、榨油、入药等,尤其是榨油,附加值很大。我到这里创业当年就建起了坚果加工生产线,但是,香榧前期投入大、风险大,产量增长慢,我正在寻找合作共同建设榨油生产线,因为产量上不去,进展不快。‘摇钱树’工程实施后,本村香榧种植规模扩大了,产量也会明显提升,建设附加值更高的加工生产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叶礼钧说。
  螺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义胜告诉记者,在种下这批香榧苗子之后,村“两委”还会持续发动、整村推进,扩大种植规模,并依托这家企业,有序推进二产、三产。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助力香榧产业做大做强。
  除香榧外,宜秀区的“摇钱树”还有香橙、甜柿、黄桃。香橙产业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将发展香橙果品饮料加工,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打造香橙全产业链。甜柿和黄桃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可为市民提供休闲采摘,还可以做成罐头、柿饼等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摇钱树”工程的实施为宜秀区做优“林产品”注入了新的动力,除此之外,宜秀区还积极探索林下掘“金”、生态富民之路,发展“林下经济”,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区,有一处近700亩的山场,几年来,造林大户范翔在这里投入了1000多万元,种植各种花卉苗木,基础设施同步提升。花卉苗木种植初见成效后,范翔又在林下种植了200多亩的射干、牡丹等中药材。曾经杂草丛生、满是荆棘的山场一改往日风貌,变成了如今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的林业景观园。
  “现在这里已有银杏、红枫、海棠等十几种花卉苗木,林下种植的射干、牡丹等,让种植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射干开黄花,牡丹开白花,等到全面开花时,从山下看上来景色非常美。”范翔说,“这里和龙湫池景区相邻,今后,我们就是想打造这样一个四季有景的地方,让城市及周边的游客有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成为近郊旅游休闲的新‘名片’。”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方华 高井胜)
 

上一篇:宜秀区开展医保基金监管宣传月现场集中服务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