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环绕、风景优美,柏油路宽敞通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近年来,宜秀区罗岭镇姥山社区深入挖掘乡村资源,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和农旅发展,以“农”为根基,以“旅”为表达,全面推进农旅发展,释放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盘活低效地促增收
走进罗岭镇姥山社区的茶叶基地,一垄垄茶树随风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开始,山上的茅草长得比我还高呢。今年年初,茅草全部被我们清理掉,改为种植茶叶了。”姥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凯说,自打这片荒山开发后,茶树取代了往昔疯长的茅草,显得格外有生气。
多年来,姥山社区抢抓时机,把握政策,整治闲置山场,盘活村集体“沉睡”资产,投资33万元,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00亩,采购30万株绿茶——石佛翠栽种,打造高端茶叶种植基地,茶园收入达到5万元。
“以前我们村是纯农业村,村民们并不富裕。去年以来,姥山社区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加速推进辣椒产业发展,种植艳椒、二荆条面积200亩。”姥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凯说,这种二荆条辣椒是正宗川菜不可缺少的调料,也是火锅底料、豆瓣、榨菜等调味品的主要原材料,一直受到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青睐。
去年种植的辣椒,产量不错,市场收购价在每斤1.5元左右,亩产可以达10000多斤,2022年,姥山社区盘活40亩闲置土地,种植订单辣椒,亩产6000斤,带动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今年,姥山社区继续盘活低效土地,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增至160亩。该社区通过“基层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共建共赢模式,发展辣椒种植,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新引擎,今年为周边村民增收80万元,村级集体增收50万元。
农旅融合绘“丰景”
姥山社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湿地康养,亭美姥山”书记项目为抓手,依托菜子湖湿地公园,大力发展旅游康养经济。社区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整治提升菜子湖湿地公园周边人居环境,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新建农民休闲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及旅游公厕,菜子湖湿地公园周边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吸引了大批爱鸟人士打卡、拍摄。同时,社区打造集养生深度体验、专业理疗、健康管理、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舒适养老养生区,成功入选安徽省长三角康养基地。
姥山社区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项目,打造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双最亭、汪志伊墓等景点,串点成线,让游客感受姥山的田园风光。同时,该社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品牌农业,推动振兴蓝图向红色文化、健康养生、农旅共生横向扩展,迈稳产业振兴步伐。
以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为着力点,姥山社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做活“农+旅”文章,投资80万元发展“山水小院”农家乐、“山水居”民宿、亭子赛垂钓基地等休闲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依托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打造集休闲采摘、农业科普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擦亮“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金字招牌,发挥其经济效益,着力将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由“说头”变“看头”、由“亮点”变“卖点”,推动姥山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双最亭景区建成后吸引了大量游客,下一步,社区将投入75万元推进景点二期建设,扩大景区范围,增加旅游景点,打造观光果园、亲子乐园、露营基地和玻璃栈道‘一日游’旅游线路,精心做好‘慢生活’这篇文章,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姥山打卡,观姥山美景、品姥山美食、住姥山美居。”姥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凯说,“山清水秀生态美”正在成为姥山社区的一张亮丽名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姥山社区处处彰显迷人魅力。
来源: 安徽网(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