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镇: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 “庭院经济”让乡村有“看头”更有“赚头”

日期:2023-12-12 16:58:12   来源:   点击: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宜秀区杨桥镇引导农户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发展庭院种植、生产生活服务等乡村特色产业,让农家小院的“菜篮子”“果园子”变成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方寸地成增收园
  12月9日,杨桥镇余湾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里,红彤彤的橘子缀满枝头。家家户户忙着采摘果实。橘子一体化销售中心工作人员,则开着小货车挨家挨户上门收购。
  “院子里这几分地以前一直闲置,自从镇村干部帮我们规划了院子,在庭院栽种橘子,显得整洁多了,一年还有5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徐荣贵说。“我们种橘子不愁销路,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分拣、统一包装。”在镇村的帮助下,他对院子内外、房前屋后的土地进行了整理,种下合作社提供的橘子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
  余湾村地处山与湖之间,地形不平整,闲置土地分布广、零碎分散,无论是农户房前屋后的,还是河沿、村道、沟渠边的,都难以集中形成用地规模。为此,该村从农户手中集中流转闲置土地租赁给合作社,合作社指导农户在房前屋后和路边栽种橘子,为农户提供统一的果苗供应、技术指导、回收销售。
  合作社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完备的供销渠道,打消了村民顾虑,很快,周边农户先后在自家庭院开始了橘子种植。“小巧的‘庭院经济’有着不小的助农增收空间。只要找对路子,一个个小庭院就是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余湾村党支部书记余帅说。
  庭院美促乡村美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庭院经济”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促进了就业创业,也美化了乡村环境。
  过去,杨桥镇的部分村组道路不是枯枝败叶就是秸秆、垃圾,还有一些村民由于场地受限,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杂物堆放在房前屋后,长年累积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针对这类现象,杨桥镇将“庭院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对农户庭院门前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引导农户在门前种植绿色有机蔬菜、露天观赏类花卉等,打造绿色庭院。在“庭院经济”的示范引导下,村民逐步形成美化庭院的意识。如今的庭院,美观整洁、绿意盎然。
  此外,杨桥镇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契机,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对环境优美、整洁有序的庭院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村民参与院落环境美化和治理的积极性,以家庭“小风景”涵养乡风“大文明”,构建“一户庭院一处景,家家景色皆美丽”的美好生活图景。
  小庭院藏大潜力
  盘活“一亩三分地”,“接二连三”出效益。如今的杨桥镇,家园变游园、民舍变客舍、农区变景区,打造出集采摘、游玩、垂钓等于一体的“假期经济”,加快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全域振兴。
  每逢假期,余湾“徽姑娘”农家乐一条街的大塘人家农家乐负责人谢秀珍就很忙,农家院改造的农家乐人气十足,假期一天要接待500多人。据谢秀珍介绍,杨桥镇距离安庆市区不远,辖区内有乌龙溪景区、灵山石树和鲍冲湖景区,加上这些年村庄人居环境建设搞得好、大棚果蔬采摘业发展快,前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游客们经常到我家的庭院歇脚喝茶,到了饭点在庭院里的小菜园摘一些无公害蔬菜,给他们炒上几盘农家小菜,临走的时候还会带一些本地的农特产品。”
  至今年12月,余湾“徽姑娘”农家乐一条街发展到现在已有14家农家乐,其中大多数农家乐年收入在300万元以上。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李伟)

上一篇:杨桥镇仓房社区:平安建设护航乡村振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