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在宜秀区白泽湖乡龙华村的精品猕猴桃种植基地里,藤蔓沿着支架舒展生长,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这个曾经依赖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的村庄,如今正以猕猴桃产业为引擎,驱动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蝶变,在白泽湖乡龙华村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
深耕 “土” 资源,绘就产业振兴 “新蓝图”
龙华村的蜕变,始于一场 “向土地要效益” 的深刻变革。村党总支书记许芳中带领村“两委”班子立足本地气候温润、水土肥沃的资源禀赋,瞄准市场前景广阔的猕猴桃产业,科学谋划 “一品双千” 发展格局 —— 千亩猕猴桃与千亩莲藕基地交相辉映,构建起特色农业的 “双引擎”。
2018年起,村集体累计投入363万元,开垦出200余亩猕猴桃试验田,引种徐香、新红、金艳等优质品种,总规划面积达400余亩。按照 “三年挂果、四年丰产” 的生长周期,眼下200亩盛果期果园预计年收益15万元,其中8% 归村集体所有,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过去这里长杂草,现在藤蔓结‘金果’,土地的价值翻了几番。” 许芳中指着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架感慨道。
创新 “联” 机制,激活增收致富 “动力源”
产业要兴,机制先行。龙华村打破传统分散经营模式,探索 “合作社 + 龙头企业 + 农户” 的联农带农机制,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和农户凝聚成发展共同体。村“两委”先后赴湖北、六安等地 “取经”,引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黄仁煌教授的科研成果,建成 “金沛王” 品牌核心合作基地,培育平原驯化红心、黄心猕猴桃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品质与效益。
产业落地,就业花开。基地建设至今,已吸纳二十余户农户就近务工,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 “务农、顾家、挣钱” 三不误。58岁的村民吴大姐笑着说:“以前外出打工难照顾老人,现在在基地除草、剪枝,一年能挣2万多元,还能学技术,比出门强多了!” 据统计,猕猴桃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人均增收超5000 元,成为家门口的 “致富课堂”。
做足 “融” 文章,铺就乡村振兴 “新路径”
在夯实种植基础的同时,龙华村以 “一果先行,诸业并进” 的思路,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基地预计产量达12万斤,除鲜果销售外,村集体正谋划建设果脯、饮料深加工等产后环节,延伸产业链条。更令人期待的是,依托枫龙公路沿线的生态资源,一幅 “农业 +” 的多元发展蓝图正在铺展:
—— 打造 “农业 + 休闲观光” 体验区,完善猕猴桃精品示范园的休闲配套设施,开发采摘、科普、亲子游等项目,让游客 “春赏花海、夏品鲜果、秋观田园、冬享民俗”;
—— 深耕 “农业 + 健康养生” 新业态,结合南岸春田民宿改造,挖掘龙华寺、黄梅戏等文化内涵,建设高端康养示范区,让绿水青山变成 “金山银山”;
—— 推进 “农业 + 互联网” 新模式,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龙华猕猴桃插上 “云端” 翅膀,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的龙华村,不仅产业兴旺,人居环境也焕然一新。通过 “五清一改” 村庄清洁行动,成功创建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改水改厕整村推进,白墙黛瓦与碧水绿田相映成趣,成为远近闻名的 “水乡慢城示范样板”。(高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