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白泽湖乡召开了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主席团报告》和《财政预算报告》,选举产生了乡政府乡长、副乡长,最后,乡党委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乡干群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昂扬向上,奋发有为,自强不息,鼎力前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一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不断攀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8万元,增长38.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9400元,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5.5‰。农业经济态势良好。全乡2.6万亩中稻稳产、增产,油菜种植面积增到2.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也稳步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蔬菜瓜果等城需型农业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新增大棚蔬菜种植面积450亩;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规范提升;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养殖企业已达10余家,其中,“光明畜业”、“安锋养殖”已获市级农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皖宜季牛水产养殖责任公司、金隆园食品公司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国家级翘嘴红鲌良种场顺利建设完成。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全乡工业增加值1.87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亿元、招商引资4.66亿元;机械、电子、线缆、轻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优势进一步增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产品档次大大提升,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行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抢抓省、市、区加快服务业发展机遇,依托政务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市属重点工程,连锁超市、仓储式超市、物流等新型产业得到发展;蔬菜批零、文化餐饮、农副产品、粮油加工批发等产业逐步形成,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不断增加;积极融入龙山凤水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结合省运会皮划艇项目,合理利用开发芭茅山资源,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利达田庄、宜然农庄、鉴湖山庄、石龙口野生垂钓休闲中心沿湖镶嵌自成一体。
二是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征地拆迁强力推进。积极服从服务于“双百”城市建设,充分发扬“5+2”、“白+黑”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新河水系整治、一号收储地块以及武警支队等重点项目征迁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拆迁面积4.7万平方米,征地面积1000余亩。违章防控成效明显。全年共查处违法建设行为64起,违法建设面积达18969平方米,其中制止企业、个人违建至目前仍为基础的建筑面积达9970平方米,强拆6285平方米;规范大型户外广告11处,取缔落地广告36处,强力拆除占道乱搭乱建行为6起,查处不文明施工场所4处。美好乡村亮点纷呈。完成全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白泽湖经济园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处置体系。完成全乡43户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河沟清淤疏浚、“当家塘”兴修扩挖以及圩堤加固除险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7.5公里,枫龙、锋红公路全面竣工通车,逐步推广国家投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补一点的乡村道路改造建设模式;“菜篮子”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实施,大枫社区、黄石村、龙华村以及芭茅村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
三是群众福祉明显提高,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实施28项民生工程,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群众生活、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和五保户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农民各项补贴资金和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足额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工作和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落到实处。社会管理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信访维稳突出问题攻坚”活动,信访形势总体平稳。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反邪教活动、法律“六进”活动和“平安白泽湖”创建工作稳步实施。有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有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口计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计生服务场所建设规范达标,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心幼儿园建成运行,留守儿童之家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实施;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1所,开展送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11场,乡综合文化站完成了全面扩建;拥军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重视老龄工作,支持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权益得到了保障;统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效。政府效能显著提高。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支持网络问政;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和民生工程等专项审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乡、村财政管理体制,贯彻实施“阳光村务”工程、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出台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激发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提升政府施政能力。(颜嘉嘉 王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