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3日到2022年5月20日期间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它全面呈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专题中对怎样坚持人民至上进行了详细论述,在“坚持人民至上”专题中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专题中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把是否能够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检验党的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如2022年4月13日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2022年3月17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护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主线,为我们在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因此,深刻理解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对我们领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党和人民的事业之所以能够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深深扎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为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根本需要,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使我们党能够由弱小变为强大,由最初50多名党员变成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经得起任何风险考验,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和人民之间就是生死相依、血脉相连的关系,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来自人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整个世界,中国在全球抗疫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整个世界的优等生,其根源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倾举国之力为人民提供了强大保障,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竭尽全力救治病人,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种坚定不移的抗疫态度就是人民立场的鲜明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面向未来,只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创造新的辉煌。
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人民至上的先决条件是与人民同向、与人民同行,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肯定了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和历史地位——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社会的解放必须以人民群众的解放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延安整风、土改整党到“三反”“五反”运动,从“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当下,我们更应该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的需求和关切看在眼里,放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上,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住来之不易的日益向上、向好的态势,同时又要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创业、收入问题,努力把群众路线优势贯穿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伟大力量。
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党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继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要牢记初心与使命,与人民群众一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过程之中。
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至上的显著表现在于人民在全方位、多层面上当家作主。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出民主不是抽象的、看不清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形态,它可以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它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
与资产阶级金钱民主相比,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的既广泛又真实的民主,内涵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是最广泛、最真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等事务,实现了民主渠道的多样化。正是因为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充分证明了中国的民主是能够让人民意志得到真正体现、人民权益能够得到真实保障的民主。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确保人民民主成效卓著。一方面,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程序,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体系,切实把民主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的效能。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引导他们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进一步使民主形式丰富多彩,让民主渠道绚丽多姿,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至上归根结底要落到实处,就是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和发展人民至上就是要扎实推进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质上就是全体社会成员过上美好生活,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我国已经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也同时开启了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所作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要讲话中统筹部署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缩小到合理区间。这样的阶段性规划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指导我们在具体政策层面落实坚持人民至上要求的重要指南。
因此,我们既要坚持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三次分配的基础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同时还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仍有较大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依然长期而艰巨。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坚定决心。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切实实办好每一件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宝贵历史经验,既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它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具有深厚的理论魅力,深刻的现实导向和鲜明的目标指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把中国梦变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现实。
(宜秀区委党校 伍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