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泽湖乡大枫社区:“软硬兼备”产兴民富环境美

日期:2024-05-16 09:51:37   来源:   点击:
  “道路硬化了,村庄绿化了,环境也美化了……现在每天出门,人的心情都变好了。”5月11日,谈及一个更美丽的乡村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时,大枫社区叶庄组马文术说。
  近年来,宜秀区白泽湖乡大枫社区以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为抓手,“内外兼修”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村容整洁、文明和谐、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景在安庆城东跃然呈现。
  打造乡村“外在美”
  “以前我们运送农具和物资全靠人拉板车,现在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太方便了。”作为种粮人,家住大枫社区官塘组的王贵发,对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感受最为明显。
  大枫社区2008年由三村合并,存在“一大三多”的特点:面积大,人口多,事务多,矛盾多,集体经济落后,特别是辖区内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大枫社区精心谋划,强抓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用于拓宽道路、硬化巷道、兴修产业路等,不断改善乡村群众出行条件,为辖内群众实现“致富梦”打下扎实基础。
  打造乡村“外在美”,不仅要修缮道路,还要提升人居环境。近年来,大枫社区广泛动员居民参与拆除断壁残垣、废弃畜禽圈舍,清理房前屋后垃圾,在各居民组内分发垃圾桶,将保护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枫社区建成文化广场4个,拓宽修建汪庄、团结、汪塘、小湾等居民组道路路基硬化,自来水入户全覆盖,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电力、电信网络全部实行更新换代,居民的通电通信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辖内主要道路、重要公共场所以及存在安全隐患地段均安装路灯,辖内“雪亮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
  提升乡村“内在美”
  夜幕降临,大枫社区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唱歌、跳舞、打乒乓……这是大枫社区群众新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大枫社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和谐音符。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大枫社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坚持以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推动乡村文化服务、文化供给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按照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传承、有保障的“五有”标准,高标准建设农家书屋、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工程。
  乡村美,不仅要美环境,还要美心灵。大枫社区大力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从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违法低俗行为、大兴移风易俗之风,到保护传承优良传统,让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理念在村里蔚然成风……大枫社区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此外,大枫社区还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应急小分队,推进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大枫社区通过开展农家书屋阅读、科普宣教、“留守儿童课堂”等活动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动乡村产业兴
  近年来,大枫社区结合水资源,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走科技之路,建设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积极引进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项目,打造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集体经济。
  该社区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技术指导,引进龙溪生态公司落户,建设工厂化水跑道养鱼基地,推进绿色生态、高密度养殖,智慧水产及尾水治理等先进模式,跑道养鱼年亩产突破10万斤;依托中国水产科学院技术指导,引进中健农国际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落户,采用数字化智能设备进行澳洲淡水龙虾鱼苗繁育,年产量3000万尾优质苗种;引进安庆山泉水生蔬菜研究所,推广自然水面无土种植农作物技术,因地制宜,以农治水,以水富农,把污水变成净水,把水面变成田野,建成百亩水生蔬菜种植基地,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
  从村容村貌、乡风文明到特色农业,大枫社区美丽乡村的魅力不断迸发,生活在这儿的人们正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奔跑。
来源:安庆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唐慧珠)
 
 

上一篇:白泽湖乡龙华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