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每个家庭的“传家宝”,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准则。面对邻里调解中常见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困局,龙山社区从“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六尺巷典故汲取灵感,创新打造“六尺巷议事长廊”,将家风的柔性滋养与六尺巷的智慧调解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充满温情的社区善治新路径。
先讲家风再讲理。调解伊始,不急于评判是非,而是引导矛盾双方分享各自家庭“最珍视的家风故事”或“最牵挂的家人”。一位居民可能讲述祖辈教导的“诚信立身”,另一位则可能回忆父母坚持的“邻里互助”。此举迅速唤起双方的情感共鸣,使紧绷的对立情绪在“家”的共同话题下悄然软化。当事人在此环节后情绪显著缓和,从固执己见转向愿意倾听,为后续理性沟通铺设了情感基石。
引入家风见证人。社区精心建立“家风资源库”,邀请矛盾双方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社区公认的“家风示范户”“互助模范户”担任“家风见证人”参与调解。见证人凭借其亲情纽带或道德威望,以“自家人”视角恳切劝导。他们常引用“以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等家训,用充满人情味的话语点醒当事人,让冷冰冰的“争理”回归暖融融的“讲情”。
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矛盾成功化解并非终点。社区着力将调解成果转化为长效互助机制,推动“仇家变帮手”。 在议事长廊的见证下,曾经发生过争执的白、张两家,如今油菜收获季总能看到“张家帮白家收油菜,白家替张家看孙子”的温馨场景。
廉政文化长廊虽不过百米,却丈量着一个社区的精神高度,家风润德看似无形,却滋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底色。据统计,龙山社区依托“六尺巷议事长廊”已成功化解各类邻里纠纷12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9%,并平稳保障了涉及1500余人的拆迁安置工作。众多曾经“关门过日子”的家庭,通过参与调解结成了常来常往的“互助亲戚”。下一步,龙山社区将继续深耕“六尺巷议事长廊”,深化探索“家风润巷,共治和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让谦和礼让的古风新韵,持续滋养社区和谐之花。(金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