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外媒关注 > 正文

“彩虹桥”暖留守娃

日期:2013-02-18 18:40:34   来源:   点击:

     (安徽日报2月18日B2版《新春记者行》 本报记者胡劲松 本报通讯员方华)
    正月初六上午,虽然正值春节假期,但是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中心学校32岁的龙鹏飞老师却没有走亲访友;在他家不大的客厅里,挤满了留守孩子以及春节回乡的亲属。平时,老师、孩子和家长都是在网上交流沟通的;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留守娃的教育方法。

    罗岭镇是有名的外出经商大镇,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2011年,龙鹏飞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发现,班上50名学生中,留守孩子就占45名。在家访中,龙老师发现原本应该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变得越发陌生起来,留守孩子懒得接父母的电话,或者接电话了也无话可说。去年起,龙鹏飞将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拍成视频、图像,定期上传给他们在外经商的父母,并建立彩虹桥网站,组织、引导孩子上网与父母交流,留守孩子的学习有了明显进步,性格也产生了喜人变化。家长孩子们都高兴地把这种形式叫做“彩虹桥”。

    今年春节前,龙鹏飞就打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组织部分回乡家长聚会,把彩虹桥搬到网下。

    许志晖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就缺乏和别人沟通的能力,越来越孤独。“通过彩虹桥,我明白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以及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关系到孩子一生,这比赚钱更重要。今后,我们家长一定要利用假期,多陪孩子看书、做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父亲许师傅激动地对龙老师说。在龙鹏飞的辅导下,性格孤僻的严亚萍有了明显变化。去年,小严的妈妈听到女儿在网上朗诵一首小诗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希望新的一年,老师能一如既往地鼓励、引导我的孩子,让我女儿的生活充满阳光。 ”严亚萍的母亲说。

    初春的阳光,照进龙老师的家,暖洋洋的。 “不论是在桥上、还是桥下,彩虹桥都是留守孩子最温暖的家园,一定会温暖更多幼小孤独的心灵。 ”龙鹏飞说。

上一篇:泥瓦匠淘金“乡村游”

下一篇: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社区有个日间“托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