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外媒关注 > 正文

安徽日报农村版8月2日二版头条刊发杨亭村盘活集体经济打造“最美生态村”

日期:2013-08-05 13:29:32   来源:   点击:
    从安庆市区一路向北,约半小时车程便进入了安徽 “百佳生态示范村”——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放眼望去,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花木葱茏,楼房屋舍错落有致。美丽如画的远山近水,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不搞“涂脂抹粉”
     走进杨亭村最早实施村庄整治的张祠村民组,村民张继伯居住在休闲广场旁边,见到我们,他高兴地领着我们参观他的新居:卫生间贴上了瓷砖,安上了蹲便器,厨房的沼气灶随手一打便喷出了蓝色的火焰,再也不用劈柴烧火做饭了。他说,如今村民过上了“走水泥路,喝干净水,烧沼气灶,上卫生厕”的新生活。
   据杨亭村党总支书记杨凯介绍,充分尊重农民意见,在乡村整治过程中,全村没有搞大拆大建,也不对房屋外强搞“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现在,杨亭村的6个村民组已经形成一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片,共修建水泥路14公里、砂石路20多公里,改造加固引水渠1000米,河道石头护坡1000米,新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3座;按照统一风貌改造房屋230户,改水改厕改厨改圈24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新建农民休闲广场4处。
    值得一提的是,杨亭村村两委在整治过程中,没有大包大揽,而是以村民为主体,让每个人都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 “乡村整治不仅仅是村两委的事,更与每个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村民自筹为主、村集体以奖代补’的形式。比如在修户户通时,每个平方我们补一包水泥,改厕所补助400元,改厨房补助400元。主要以老百姓自修自建为主,把全村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
    改造山林谋发展
    作为“百佳生态示范村”,杨亭村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全村拥有1.5万亩山场资源,林场面积达2700亩。但全村耕地仅2560亩,人均不足0.8亩,且多为荒山坡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务工,使得杨亭村逐渐成为一个“半空心村”。针对“半空心村”的特点,村两委意识到,只有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增加村里收入。“我们曾想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但工业进村势必影响村里原有的生态环境。 ”杨凯说,杨亭村拥有2700亩集体林场,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管理,大部分山林一直荒废着。为保证美好乡村建设能有扎实的产业支撑,于是做出了从“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决策。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杨亭村的集体茶园由当初不足30亩发展到了目前的600亩。依托茶园,创办了茶厂,成立了有机茶公司,注册了“龙山野茶”商标。良好的品质使“龙山野茶”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有机茶认证。
    “我们村产的茶叶那可是供不应求,很多客商提前就到村里收购。”村民严藕莲谈起茶林一脸兴奋,她说以前没事做只能在家闲着,现在农忙时来到茶厂帮帮忙,一年也能有1万多块钱的“零花钱”,手头宽裕多了。
    为打响林业生态牌,近年来村里还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以耕地每年每亩500元、山场每年每亩60元的价格,共流转7000亩耕地和林场,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目前已有4家生态农业企业落户杨亭村,有的从事苗木花卉开发、有的种植经济果林、有的经营农家乐。
     做好乡村旅游文章
    通过改造山林,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原本薄弱的集体经济逐渐壮大起来。今年村里茶园产春茶6000斤,产值突破15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70多万元;此外,每年的土地、山场流转租金也给村民直接增加收入20多万元,并解决了200多村民的就业问题。据统计,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560元,村集体收入131万元。
    “生态就是生产力!山水相依,花草遍地,这样好的自然环境不发展旅游业就太浪费了。 ”杨凯说,杨亭村接下来的目标是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现在,村里已经建成品茶亭、石拱桥各一座,休闲垂钓鱼塘两口,在茶园公共场所添置了3组健身器材,在茶场周边栽种了万株果树、兰草、桂花、香樟,修通2000米茶园休闲观光登山步道,并成立了茶艺表演队。
   (张倩 陈秀根 方华) 

上一篇:宜秀三大战略促进经济突破

下一篇:宜秀区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