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安庆日报:公共文化,点亮基层
日期:2013-12-26 11:22:52 来源: 点击:
近日,记者来到宜秀区,体验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服务供给、组织支撑、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等情况,感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群众带来的文化盛宴。
自2008年以来,宜秀区陆续投入资金在全区建立了58个农家书屋。农民、学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来到农家书屋读书,学习农业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农味”十足的小书屋成了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堪称农民的图书馆。
农民图书馆
粉刷一新的小屋内,科技类、文学类、少儿类、生活类———塞满书籍的浅色铁皮书架占据了房间三面墙壁,在白色墙漆的映衬下,十几平米的屋子显得明亮而整齐。在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这间设在村部一楼的农家书屋成了村里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从2009年起,全村村民就可以在这里免费读书、借书了。
“本愿与你长相守,同偕到老忘忧愁。孤独的滋味早尝够,萍踪浪迹几度秋……”记者11月28日来到虎山村农家书屋时,一位村民在书屋里捧着一本书哼唱起了黄梅戏经典唱段《海滩别》。他告诉记者,干完农活,就爱到这里看书、借书,自己爱听黄梅戏,今天刚好看到一本黄梅戏经典唱段的曲谱,看着就唱起来了,“这个书屋就在我们家门口,抬脚就到,很方便!”记者在农家书屋的工作台上看到了《借阅登记本》,每天都有村民来借阅的记录,寒暑假期间借阅量就更大了。虎山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余朝阳说:“虎山村农家书屋开设已有四年,每天都开放,平均下来,每个月的借阅量达100册。农民借阅的书籍主要还是集中在生活实用方面,比如种植、养殖、保健之类,寒暑假期间学校放假,一些教师和学生来借阅的人就更多了,他们更多地会借阅文学、科普类的书籍。”
已是晌午,又一位村民来到书屋找到一本《农村实用技术》,准备借回家慢慢看。看到记者,他主动与记者攀谈起来,“这个书屋刚开办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就是个休闲的地方,直到一次我们按书上说的技术,给油菜施了肥,不仅养的好,产量也提高不少。这里的书我们看得懂,也用得上,真是‘农味’十足的农民图书馆。”宜秀区文化馆馆长王玲告诉记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民生工程,而它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让群众在其中获益是最为重要的事儿”,宜秀区最早在安庆开设农家书屋,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现在全区58个书屋除基本配置外,还根据读者需求采购新书,组织书屋之间开展图书交流,以乡镇为单位到安庆市图书馆租借图书,保证广大读者在农家书屋常看常新。
宜秀大地上,一座座乡镇文化站悄然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自文化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使用以来,利用文化站的设施和资源,开设培训班,组织文艺、体育活动,开放电子、书刊阅览室,满足了人民群众获取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需求。
文化集散地
“马上放寒假了,华老师还回来开班,给孩子们上音乐课吗?”11月28日,记者在宜秀区白泽乡文化站采访时,遇到前来咨询情况的学生家长。据记者了解,这位家长的女儿小姚正读着小学,今年夏天,白泽文化站举办了为期54天的暑期培训班,小姚就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小姚的母亲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听说这里有免费的培训班,教孩子们学习才艺,一开始我们还半信半疑。可是后来一看,文化站请来好几位专业老师教孩子,小孩在这里既保障了假期安全,又学到了东西,绝对不是作秀。小孩在这儿也特别高兴,所以又让我来问问寒假期间这里是否还有活动。”
白泽乡文化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开设了书法班、声乐班、乐器班,招了60多个学生参加免费培训。文化站利用专项经费请来专业的老师和大学生担任辅导员和志愿者,来给孩子们上课。家长提到的华晓武老师已经60多岁,曾任宜秀区文化馆馆长,接到邀请后,住在北京的他在酷暑回到家乡,给孩子们上了整整两个月的音乐课。“孩子们最初连简谱都不认识,可两个月下来,有的都能演奏简单的乐曲了!我们还组织了师生联欢和到敬老院的慰问演出,挺成功,效果也非常好。”学生小姚的母亲希望假期的免费培训班能够长期办下去,形成一种机制,让假期的孩子们有地方可去,有东西可学,这里还有图书室和绿色网吧,家长也不再担心孩子们的安全。
在白泽乡文化站的走廊上、房间里,悬挂着不少书画作品,有一部分就是文化站站长韩可为创作的,今年夏天,他和女儿一起当起了培训班的老师。“我们文化站建设面积500平方米,大空间给我们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电子阅览室和图书阅览室都是统一配备的文化资源,群众可以在广场上跳舞,我们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文化站站长韩可为说,“近年来,国家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对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目前看来,由于群众工作时间、生活负担及我们发动不够等原因,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资金有限、专业人员力量也有所欠缺,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协调解决,文化站将发挥更大的服务能量。”
宜秀区依托基层文化服务站点,在接收和传播优秀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共享区
“今天晚上外面放电影,我们吃完早点去看。”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村民杨善发跟家人说。晚六点,早早地吃完晚饭,杨善发就和家人来到广场上等着看电影。这天放的是《虎头要塞》和《家庭小药箱》,广场上围坐着几十位村民一起看电影。杨善发告诉记者,每个月村里都会有一两次这样的电影送下乡活动,每次放一部故事片和一部科普片,“虽然家里也都有有线电视,但我还是喜欢到广场上和大家一起看电影。尤其放的科普片,如《食盐与健康》、《地震的自救与防范》等等,都很实用。”
五横乡文化站站长程秋霞告诉记者,送戏下乡是基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的一项具体内容,由文化站牵头,安庆振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负责到各个行政村和社区放映。放映的故事片会根据院线上映的电影及时更新,科普片主要是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选择放映。五横历来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又是书法大家邓石如的故里,已经融入五横乡民血脉的书画活动成为这里的基层文化站点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五横有很多农民书画协会成员,每年文化站会不定期地组织几场笔会,不同年龄段的书画爱好者都会来参加。
在五横乡文化站书刊阅览室内,专门配置了针对乡镇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一大批书籍,有科普知识、文学作品,还有心理辅导,这些公共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一片学习、活动的新天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五横也已实现100%全覆盖,除此之外,文化站还经常组织群众观看演出、跳广场舞,开展体育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同时还举办各种农技讲座,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乡文化站乡党委宣传委员刘晓燕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五横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在乡政府设置基层文化站,实施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整合各方资源,让优秀文化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得以共建共享,从而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改善群众生活,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见习记者 李屹 本报通讯员 陈秀根)
上一篇:安庆日报12月17日刊发宜秀区水产品可达2.72万吨
下一篇:2014年1月6日刊发宜秀区务实节俭开“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