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外媒关注 > 正文

7月2日安庆日报:好人亦凡人

日期:2014-07-03 17:17:06   来源:   点击:
好人亦凡人
——访“中国好人”曹宗英
本报记者 何飞
 
 
   
  好人,同样是凡人,他们也必须要面对生老病死,生活一样是柴米油盐;他们有思想,有情绪;他们会欣喜若狂,也会心怀感伤。
  作为新晋当选的“中国好人”,曹宗英老人在76岁这个年纪,成了村里村外的“名人”。6月28日,近段时间以来里难得的凉爽上午,记者初次见到曹宗英,是在她家的菜地里。瘦弱的身形和帽檐下露出的白发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劳作,是在勉强为之。“回家坐吧。”看着太阳渐渐出来,老人不忍心让记者在烈日下陪着她,却仿佛全然忘记劳动着的是她。
  老人的家是一座小平房,在周围的楼房中闲得很不起眼,但家里窗明几净、清爽整洁,看得出,即便面临如此大的生活压力,曹宗英仍然是个勤奋而讲究的人。坐在客厅内的餐桌上,记者和她面对面的聊了起来
  生老病死
  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生老病死是个躲不开的话题,而曹宗英对此的态度也很坦然。
  记者:你觉得你还能撑多久?
  曹宗英:这个怎么说,其实我的腰和颈椎一直都不好———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就是这样做(劳动)过来的,我父母亲都是很早就去世了,14岁就开始参加集体劳动,那时候在水库里挑坝(兴修水利工程),住在工地里,几百斤的担子,现在你们年轻人估计都挑不动———就是那个落下了毛病,现在夜里经常会痛得睡不着觉。除了这个,之前我还做过胆囊手术。
  我们这儿有句话,“人这一生不过是坐饭店,老家还是山上的三尺黄土”,说实话我这个年纪,在“饭店”能坐一天是一天了,我也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我只能这么说,我还能服侍的动一天,我就服侍(儿媳妇)一天,真要到了服侍不动的那天,再想办法吧。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真到了那天怎么办呢?
  曹宗英:当然想过了,要是真到了那天,也只有请人来服侍她了。但是真要请人服侍的话,我还真不放心。请的人总归没有我那么上心,顶多也就烧烧饭给她吃。而且,请人的费用也太贵了。
  柴米油盐
  请人服侍儿媳,对曹宗英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毕竟因为老房子将要倒塌的原因,这个家庭不久前举债建起两开间平房。老人在谈话中多次提到“太贵了”,明显感受到她面临的经济压力。
  记者:你现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经济上的吗?
  曹宗英:家里确实比较困难。我和儿媳妇都要长期吃药。儿子在长春打工,一年到头回不来家,也没赚到什么钱。我孙子技校毕业后在江苏打工,孩子很听话,但是也还没赚到钱。现在,我家主要靠国家的低保过日子。
  思想情绪
  儿媳妇小江,作为一个在病榻上躺了16年的人,有些思想波动很正常。因此,虽然这些年都是婆婆照料着她,她也会对婆婆发脾气。
  记者:你和儿媳妇的关系怎么样?
  高宗英:一般的婆媳关系呗(笑)。她有些挑食,要是弄的菜不合口味就不吃。我能理解她,我知道她躺在床上,肠道不好,吃东西不能和平常人一样,不能太硬,饭要煮得烂的,猪肉也要剁碎了,做成肉丸子给她吃。
  就算这样,她有时候心情不好还是免不了要讲我几句的,我有时想想也很伤心。夜里坐在床上睡不着,想起从小受的苦,想想这些年,就淌眼泪。
  记者:那你怎么能坚持照顾儿媳妇这么多年?
  高宗英:她是我家里人,我不照顾谁照顾?这是我的责任。
  情感支柱
  每次谈到小孙子,老人脸上就会洋溢着微笑,眼睛也会明亮起来。
  记者:你的孙子是不是可以说是你最大的安慰?
  高宗英:对。我这一生最骄傲的事,就是带大这个孙子。这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原来在家的时候,会帮着我照顾他妈妈。现在在外面打工,每个礼拜都会打好几次电话回来给他妈和我。打电话时,还说让我少干重活,干活时小心点。
  有时候我心里难过的时候就想想小孙子,心情马上就好了。
  (文中对话部分经过整理)
 

上一篇:7月2日安徽日报:孩子过暑假,安全不放假

下一篇:7月2日安庆日报:杨桥镇提前兑现计生奖特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