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12月20日安庆日报刊发:宜秀乡村劲吹文明创建风

日期:2016-12-20 11:22:01   来源:   点击:
宜秀乡村劲吹文明创建风
 

 
  近日,记者在宜秀区乡村经历了一次“文明不文明,看看农村心里明”的采访历程,体验到文明创建之风正在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
 
  杨亭村 创建面貌喜洋洋
 
  12月13日,记者走进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只见所有的乡村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一幢幢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建于山脚、溪旁,体现出徽派文化的传承。一位年过七旬的村民,指着村里的景观花圃说:“以前,这里是猪圈鸡笼,现在却变成了花圃,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很多很多,在外打工回来的年轻人,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家乡了。”
 
  据当地村民介绍,以前,杨亭村境内灌木丛生、垃圾遍地,让人难寻立足之地;自从宜秀区政府开始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内容的创建工程后,该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明创建所形成的美好环境,让村民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渐渐地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摆乱放、邻里吵架的现象减少了,处处展现出和谐的氛围。
 
  从表面看,杨亭村的嬗变是件个案,其实并非如此,记者在宜秀区进行采访时,所到之处无不体现文明创建的氛围。据该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宜秀区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并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乡风文明为目标,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打造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小龙山 龙山凤水惹人恋
 
  当日,记者走进罗岭镇小龙山社区,漫步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因为这里的道路不仅干净,而且道路两旁还点缀了花草,只见古朴的村落与成片的树林错落有致,整个村庄如同点缀在山水画卷之间,让人留连忘返。
 
  在村民朱感民的家门口,他笑吟吟的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村里不但修了路、安装了路灯,而且实施了绿化项目,使公路两边变成绿油油的景色了,节假日来游玩的客人也多了起来。”
 
  据小龙山社区负责人介绍,该社区是2015年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他们在实施文明创建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 的理念,从群众最迫切、最希望、最突出的需求入手,强势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目前,小龙山社区依托精准扶贫政策和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了2处水冲式公厕,铺设了2.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成环新屋组至大树林组宽4米的环组道路3400平方米、环组到户水泥路2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90盏,安装栅栏540米,铺设草坪0.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1.4万棵,修建绿化广场4处2000平方米,新建健身休闲广场3处1100平方米,对旅游景点移动信号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社区还注重开展文化墙工程建设,在主要道路两旁,新建文化墙1000平方米,宣传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把墙景美化作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载体,描绘出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妙山村 甜蜜日子暖人心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2016年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罗岭镇妙山村,所见农家院落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乡村公路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文明景象展现眼前。
 
  妙山村党总支副书记汪旭升告诉记者说:“为了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入脑入心,他们将环境整治项目纳入村规民约,通过会议程序,采取“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的办法,使村民的之明意识得到潜移默化,渐渐地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据妙山村村民刘燕介绍,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卫生意识,众多村民不仅维护好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还自觉当起了村里的卫生监督员。汪旭升高兴地说:“现在,大部分村民都会主动伸手去捡起道路上的零星垃圾,看到乱堆乱放垃圾等情况,也会第一时间向村委反映。”
 
  目前,妙山村已建成一处垃圾收集转运站,并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的处理方式,成立了一支环卫队伍,建立长效垃圾转运机制,做到日产日清。同时,该村在重要路口、人员集中地带,新增30个垃圾桶,以便村民处理垃圾。
 
  为满足当地村民文化需求,该村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定期开展送戏下乡、科教影片放映等活动,吸引村民前来观看,以丰富其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据了解,该村还经常开展各种志愿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妙山村采访时,当地村民总是笑盈盈地说:“我们村里现在不仅环境美了,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了”。透过这甜蜜的语言,记者深刻的感受到,乡村荡起文明风,村民日子变甜蜜。

  (嵇奕华 胡玉堂 宣梦迪)

上一篇:江存富率队督查大龙山镇、大桥街道、白泽湖乡等地美丽乡村建设

下一篇:大龙山镇燎原社区举行庆元旦·迎新年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