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外媒关注 > 正文

2月29日安庆日报刊发宜秀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乐民惠民

日期:2016-03-01 10:47:48   来源:   点击:
宜秀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乐民惠民
 
  

  近年来,宜秀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去年,争取文化类项目资金736.58万元,使文化设施得到了有效完善,让村民在家门口可以轻松的参加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文化滋润暖心田

  2015年,宜秀区文化工作以文化名人、名品效应为抓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扩大,让文化惠及民生,润泽民心。当年,该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8个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与服务全面升级,其中,罗岭镇黄梅村农民文化乐园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先进集体,大龙山镇燎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代表我市基层文化单位通过了文化部检查。

  近年来,宜秀区对文化服务采取不断创新的办法予以实施,推动黄梅戏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让黄梅戏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使其得到有效传承。据了解,该区借助大学城优势,与北部新城境内的6所高校建立了校地合作机制,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到该区文化馆、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实文化体系的力量。同时,该区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方式,去年完成了23场“送戏下乡”活动,开展了138场体育活动,采购了12台电视机对乡镇(街道)部分陈旧的电教播放设备进行了更换,使23个村的农家书屋后期管养得到了完善。

  宜秀区实施的一系列文化服务措施,有效地提高文化设施的品质,让广大村民参加文化活动更加便利,温暖着村民的心田。

  文化扎根于基层

  文化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去年该区“我的家乡是杨桥”、“双山湖,我美丽的家乡”以及该区第二届道德模范颁奖文艺演出,整台节目均由百姓自导自演,曲目皆为原创。黄梅小戏《一家情》来源于该区“中国好人”曹宗英的故事,节目真实感人,演出后在全市黄梅曲艺小戏展演中荣获金奖。

  在第三届广场舞赛、宜秀杯登山赛、“好家风身边人 身边事”讲故事比赛、“宜秀区残疾人风采”展览等活动的基础上,该区文化馆举办了全区首届少儿黄梅戏演唱大赛,开办2场“黄梅戏艺术大讲堂”;该区图书馆举办了小读者创意作品大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经典国学讲座等项目;杨桥文化站举办了“爱心敬老戏曲悠扬”、“徽姑娘农家乐·余湾柑橘采摘季”主题文艺表演活动;白泽湖乡举办了“巾帼话家风 和谐一家亲”演讲比赛、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精心打造全市首家由市体育舞蹈协会授权的专业舞蹈培训基地,积极助推“宜游宜秀”建设,精心设计龙山浪漫梨花节、醉美五横郁金香节、大美杨桥余湾美食节等文艺活功。

  去年,宜秀区所开展的活动,围绕着民生,扎根于基层,体现出了政府为民的工作作风。

  文化活力在提高

  宜秀区不仅有着丰富的绿色景观资源,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得到了传承、得到了保护。

  去年,宜秀区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完成了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管及责任书的签定工作。张四墩遗址保护规划方案编制正在进行之中,叶氏宗祠环境整治与保护利用规划设计方案及邓石如墓保护工程修缮设计方案通过了省文物专家评审。

  同时,该区还扶持凤英剧社、锦绣黄梅等民营剧团,在政策、经费、业务上向民营剧团倾斜,在文艺剧目创作上,优先考虑民营剧团,让他们走得出去、唱得响亮,并积极协助民营剧团向市外招标,以送戏下乡方式盘活民营剧团。

  在宜秀区政府的努力下,2015年锦秀黄梅文化传播公司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演出经纪机构”,帝雅艺术品公司被评为“安徽省百强民营文化企业”, 该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得到不断迸发,其文化氛围不断提升。

  方华 胡玉堂


上一篇:中国国土资源报刊发我区芭茅巷居民的“年终奖”

下一篇:3月2日安庆日报头版刊发:关注儿童听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