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亭村:绿水青山带笑颜

日期:2018-08-14 15:23:43   来源:   点击:
 
  碧水青山、绿意茵茵、微风轻拂、花香阵阵······
  杨亭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强化生态保护,领航绿色发展,紧扣“全域覆盖、网格管理、做实下沉、群众参与”的思路,常抓常管,林长制扎实推进:
 

  生态强村·强在管绿护绿
  组织保障是前提。该村林长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总林长,下分5大片区、33个村民组,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包保片区片长,33个村民组组长担任护林点长,另设5处护林卡点,流动护林员16名,视频管控7处,全村形成了智慧管控和人员管护相结合,做到管护全覆盖,同时加大资金对护林器材配备,护林点长和护林员聘用费用的投入。
  压实责任是关键。村总林长为第一负责人,两委成员、村民组长、护林员为具体实施人,做到任务细化,分工明确,谁包保谁负责,谁失责必追责。
  强化管护是根本。①是全村5大片长、33个村民组护林点长统一佩戴执勤袖章,每天对负责山场、林木早晚各巡查一次,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汇报处理;②是做到“三个一律 三个不准”即:村内古树、名木、大树、稀有树木一律挂牌保护,不准变相倒卖;山场林木一律封山育林,不准采伐;殡葬改革前本地坟安葬(修坟)一律严控规模,不准私埋乱葬、外地坟迁入我村安葬;通过多年艰苦管护,已挂牌保护名贵树木136棵,封山育林使山场枫树朴树等名贵稀有树种得到有效保护和繁育,青山白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村民护绿意识也日益增强。③是加强春冬季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生态美村·美在增绿添绿
  盘活资产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杨亭集体林场山场2700亩,过去因松材线虫病导致大面积马尾松枯死,并影响其它树木,为有效解决,该村在病虫区域栽种茶树、枫树,通过生态治理,病虫害有效控制,目前已发展高标准生态有机绿茶园700亩,带动村集体创收,村民就业100余人,劳务收入超过50万元。
  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土地山场流转,近几年来招商引进了竣泓社会化养老、太古精品苗木、龙麟生态博览园、林之海名贵苗木、绿丰园杨梅、稼轩油茶、中国秀园等7家生态农业企业,涉及耕地流转面积1650余亩,山场流转面积3600余亩,企业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余元,栽种红豆杉100亩、杨梅300亩、桃子梨子猕猴桃石榴600亩、油茶700亩、名贵苗木3万余株,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生态价值。
  改善乡村面貌,发展旅游经济。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保护树木、荒场植绿”的原则,主干道沿线、自然村庄累计栽种桂花红叶石楠广玉兰樱花苗木20000株,铺草坪50000平方米,景观节点8处,村庄保持“原味”和“土味”,面貌“盆景”变“风景”。
 

 
  生态富村·富在用绿活绿
  围绕“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旅游富村”这一思路,通过土地山场流转,发展都市农业,养老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茶旅经济、赏花经济、采摘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现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郁金香花展、杨梅桃子梨子采摘节、民俗年味、采茶踏青、美食文化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一届向日葵、菊花、月季花花展,节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流转租金助推了集体增效,村民增收,逐步实现“乡村变景区、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中央媒体采访团到杨亭村采访杨亭村林长制特色做法)

上一篇:“三长” “三变”并行 五横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山清水秀环境美

下一篇:杨亭村:演好农村“三变”改革“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