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外媒关注 > 正文

【安徽日报】鲜花编织致富景

日期:2021-01-04 13:08:48   来源:   点击:
        12月18日,记者走进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鲜切花产业扶贫基地,温控大棚里的20万株菊花绿意盎然、含苞待放,正等待收获。
        “近几年,文明祭祀新风越吹越劲,鲜切菊花需求很旺盛。这不,我们第一批菊花正赶上今年冬季祭祀高峰期。目前已和本地买家达成了采购意向。”负责基地管理的黄梅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平告诉记者,通过前期市场调研,他们发现本地少有种植鲜切菊花的种植户,祭祀用菊花多从外地购进,运途长成本高,鲜花也不易保存。上半年,村里整合村集体资金与各项扶贫资金共计110万余元,填补当地市场鲜切菊花的空缺。
        “3400平方米的温控大棚按照每年两季鲜花、间隔插种一季辣椒来算,能为10名贫困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5万元,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张平介绍。
        除了鲜切菊花,黄梅村还从2019年起采取“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规模种植户+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1000亩胎菊种植和加工。
        “以前,村集体收入全靠资源出租。如今,将耕地进行流转,统一进行产业规划,找到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黄梅村党总支书记张国文说。
        在黄梅村菊花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对菊花筛选分级、分拣包装……“之前都在外打工,看到村里产业发展得有模有样,就回来搞胎菊种植。”贫困户严永香说,她今年承包了13亩耕地种植胎菊,闲暇时间就到车间打工,加起来年收入近7万元。
        “今年,我们村胎菊产业,就带动62户贫困户增收1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1.8万元。明年鲜切菊花大量上市和胎菊产业链延伸后,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张国文说。

上一篇:【安徽日报】图片报道

下一篇:【学习强国】菜子湖的“鸟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