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宜城板块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喜看黄梅展新颜

日期:2012-12-17 21:17:43   来源:   点击:

  村内所有的农户都住上了造型别致的楼房,开上了各种式样的小轿车,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近年来,黄梅村坚持科学发展,依托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资源,推进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打造集生态产业、文化旅游竞相发展的宜城板块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

  喜看黄梅展新颜

  山青水秀,农业发达,乡风淳朴,黄梅飘香。这是留给每一位来过黄梅村人的美好印象。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距离安庆市区25公里,是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的家乡,是市级生态示范村,是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建设示范村,全市规模最大的蓝孔雀养殖基地座落在这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特别是被定为市、区、镇、村四级书记联系点和宜城板块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来,黄梅村突出“宜业宜游型”、“文化引领型”美好乡村建设目标定位,依托山水风光,改善村容村貌,挖掘严凤英人文资源,扩大特色农业,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确定了以村部所在地、以严舟组村庄整治为核心区,建设黄梅村美好乡村中心村庄。

  如今,走在黄梅村的大街小巷,无论在严舟组村庄整治核心区,还是在中心村庄建设中,人人参与,到处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黄梅村党总支书记汪小神言语间透着兴奋,他介绍:“美好乡村建设热潮掀起以来,我们每个村民组都选举产生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发挥理事会作用,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从整治农村脏、乱、差环境开始,组织群众筹资筹劳,组织群众自觉自愿拆除猪圈、厕所、牛栏、危房,清理门前屋后脏、乱、差环境,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去年以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对小桥圩、联圩进行兴修,浇筑了纵贯全村长1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8000平方米农民休闲文化广场、“凤英剧社”剧场、农民书屋、敬老院、卫生室、学校等,添置村民活动的各种体育设施和健身设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这个村坚持高起点规划,依托名人效应,打响黄梅村文化品牌。邀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按照“宜业宜游型、文化引领型”对黄梅村中心村庄进行规划设计。在严凤英故居严舟组,打造严凤英故里文化产业园,建严凤英纪念馆、严凤英陵园、严凤英主题公园、天上人间仙境,并配套建设农家乐餐饮业和停车场。对享誉全国的村内民营剧团“凤英剧社”进行大力扶持,帮助添置流动舞台车、现代音响和道具,使其不断壮大。在村内黄梅小学开设“严凤英故里黄梅戏艺术辅导站”,让黄梅戏进课堂,从娃娃开始学唱黄梅戏,使黄梅戏得到很好传承。此外该村还依托海潮庵和岱赛湖水面为平台,对现有古庵进行规划扩建,组建祭龙台,打造禅宗文化活动中心和龙舟文化。

  在黄梅村严凤英故居门前刚修好的6米宽的水泥路旁,黄梅村党总支书记汪小神感触颇深,“就是这条路以前很窄,老百姓出行非常不方便,在争取上面修路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从村集体经济拿一点、社会捐助一点、老百姓出一点的办法,花了大力气才保证这条路今年10月份顺利竣工。建设美好乡村,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只有村里集体经济上来了,富了农民美了乡村,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好乡村。”近年来,黄梅村一直注重生产发展,在五个方面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生产销售塑料包装袋制品业,占据全国50%纺织厂配套的棉纱袋的份额市场。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依托,鼓励种粮能手承包闲置的农田,发展粮食生产,全村粮食产量达300万斤以上。以蓝孔雀养殖场为基地,发展特色养殖业,打造集食用、观赏、放飞为一体的蓝孔雀产业园。依托村内凤英剧社,带动村内热爱黄梅戏人员的就业,每年在外演出达500场次,演职人员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充分利用村属3000多亩的水面资源和5000多亩的山场资源,开发发展观光林业,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以上,并帮助周边200多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村内所有的农户都住上了造型别致的楼房,开上了各种式样的小轿车,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产业围绕美好乡村转,美好乡村围绕产业建。说到今后的美好乡村建设,黄梅村党总支书记汪小神信心百倍,为让黄梅村环境更美,老百姓生活幸福富裕,下一步我们将开工建设通往蓝孔雀养殖场、长咀组龙舟中心、海潮庵的三条4米宽的水泥路以及停车场;在农田相对集中区,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对东、西水利干渠进行整治,实行分段蓄水,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培育龙头产业,实现专业大户经营农业产业;在荒山连片区重点进行小树林改造,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观光林业;在水面联片区域除传统的淡水养殖业外,重点是发展渔业垂钓。(方华)

上一篇:区领导到大龙山镇夜查安全生产工作 确保万无一失

下一篇:市领导到宜秀区法院察看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