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岭镇生态环境优美,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罗岭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多番考察论证,确定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安庆城市花园”新农村建设发展思想。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村制宜,科学指导,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坚持规划先导,科学编制全镇及各村(居)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农村管理等内容,农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民俗同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目前,罗岭镇已完成了38个中心村庄布点规划、全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6个村庄整治点规划、巨石山风景区旅游规划、莲花山经营性公墓规划等,正在实施规划编报全镇总体规划、菜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严凤英—黄梅戏文化产业园规划、华润林业观光休闲项目规划等。以文化、山水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全国优秀旅游乡镇品牌,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建设环境优美、宜游宜居的新农村。
罗岭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找准了建设“五好村”(好产业、好环境、好风尚、好制度、好班子)和实现“民富、村美、社会和谐”发展方向,坚持“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合理规划,构造美好家园,群众参与,充分发扬民主”原则,坚持围绕二十字方针,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 利用国家农发资金项目,完成了近2000亩良田旱涝保收;利用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对境内420多亩荒滩荒水进行了土地复垦和开发,新增良田400多亩;利用国家粮食补贴项目,引进外地种粮大户,购置大型农业生产收割机械将境内农民土地近5000亩成片发包给种植大户,让农民不种田也有收益,有更多的精力走出去或引进从事收益更高的第二、三产业;更有一大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全镇供电线路的更新,使农民安全、安心地创业增收,享受现代化的富裕生活。
——生活富裕 全镇康居新村、村民集中居住点和中心村庄的建设,自来水管网和有线电视、无线通讯信号和网络宽带的全覆盖,公交班线的开通运行,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部大楼的建成、各村(居)医疗室的标准化建设、农民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以及一大批星级农家乐饭店的建成和镇域内的6所敬老院的建成,使该镇农民真正过上了吃喝住行无忧、病灾老死无虑的宽裕生活。
——乡风文明 罗岭镇自古以来就民风淳朴,学分盛行。“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佳话就出自境内的凤凰河流域。每年罗岭初级中学的升学率以及省示范中学安庆一中等高中的录取率我镇一直名列全区第一;各村(居)的办公场所以及村民文化休闲广场全部新建达标,篮球场、健身广场、图书馆分布在全镇各村(居)中心村庄;“平安村”、“婚育新风示范村”的创建,使农民素质大大提升;每年的端午节的龙舟赛、春节的舞龙灯,更丰富了农民的节日生活,良好的民风民俗一代传一代。
——村容整洁 罗岭镇境内工业企业数十家,都是低碳节能、无烟环保的加工制造业,境内养殖业50多户,养殖的鸡、鸭、鹅、孔雀、猪、牛、羊、鱼等都散落在远离村庄的山场、湖滩,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组(居)大力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杂物)、“四改”(改危房、改水、改厕、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其中在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黄梅村首先建设了一个村庄整治示范点,计划在3年内让全镇的村庄呈现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社会和谐的新农村气象。目前,村组公路硬化工程已完成42公里,改水改厕350户,建成使用沼气530户;镇区及中心村庄已建成排水排污管道3公里;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垃圾处理站已经开工建设;镇成立了保洁公司,配备了流动环保车辆6台,有专职保洁员32人,极大地改善了全镇街道、中心村庄的环境卫生。
——民主管理 罗岭镇8个村(居)全部荣获了省、市、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称号,全面实施党务、村务、财务及时公开的“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以群众代表、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了多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建立了村规民约等多种规章制度,依靠群众自发组织落实、尊重村民自我管理开展各项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公益事业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庄、新机制、新农民”的新型农村建设。(徐向东 程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