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翠绿,地面一尘不染,粉墙黛瓦的回廊间,老人们悠闲地看书、下棋、聊天……夏日里,记者在安庆市宜秀区大枫敬老院目睹了农村五保老人们幸福的晚年生活。
记者进入这个四合院时,宜秀区民政局工作人员王泽伟正与院长方华算商量空调用电线路改造一事:“天气热了,线路改造得抓紧,要早点与供电部门对接。 ”
2006年以来,宜秀区以实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为抓手,全面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区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新(改)建乡村敬老院14所,床位增至1000多张,885位孤寡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宜秀区五保集中供养率由2006年的5%提高到目前的92.8%。在敬老院里,老人们衣食无忧,每年有免费健康体检,治病费用由政府埋单。
“这里餐餐有肉吃,菜谱每天不重样,还有太阳能可以天天洗澡。生病了,吃饭有人送,药费有人报。 ”一位老人拉着记者来到一间房子里。记者看到,另一位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 “他中风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平时做生意也忙,端茶送水的事都顾不上。送到敬老院这几年,院里专门安排人照顾生活,叔叔精神好多了。 ”正在房间看望老人的侄子和侄媳妇冲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的敬老院是老乡政楼改造的。楼房是多层,又旧,老人行动不方便,生活设施也差。2008年,政府花了150万元,对全区敬老院进行改善,院里铺草坪,地里种瓜果,圈里养起猪,地下建沼气,屋顶太阳能,房间挂空调,变成了一个生态庄园。 ”宜秀区民政局党组书记李志军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湖西岸的杨桥镇敬老院。走进敬老院,就听到老人们在谈论前几天的龙舟赛。 “为了让老人们高兴过节,院里专门组织这90多位老人到湖边去看,晚上回来还加餐,他们高兴坏了! ”院长杨临达迎上来给记者介绍。
集中供养率从5%提高到92.8%;硬件设施从破屋烂瓦到生态庭院;供养水平从基本为零到应保尽保。 6年间,分布在城乡的14座敬老院已经成为宜秀区五保老人的幸福家园。宜秀区民政局也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7月11日安徽日报A2版头条)(胡劲松陈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