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街道处于安庆老城区的边缘、新城区的前沿,总面积41.16平方公里,大桥开发区、光彩四期、火车站、机场等坐落其中,现辖11个社区(村改居)、4个村,户籍人口3.5万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自2005年成立以来,因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相继被征用土地1.1万亩,拆迁76万平方,征迁面达99%。
近几年来,该街道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在市、区坚强领导下,坚持发展至上、民生为本、稳定为先,主动服务于大桥开发区建设、主动服务于社区居民,不断推进“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实质性进程,着力形成具有大桥特色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为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富民强街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该街道从五个方面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一方面,该街道坚持依法拆迁、阳光操作与走群众路线并举,切实让公开公平融入征迁工作的各个环节,让党员、干部带头征迁,请“群众做群众工作”,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和谐因素,达到了稳、快、好效果。另一方面,坚持完善社区“造血”功能,用好征迁集体补偿款,用足社区预留发展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工业、商贸服务业、城需型特色农业,目前有1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1000万元、7个社区超100万元、2个社区超50万元,为推进社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改善和保障民生。该街道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把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在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出路”方面,采取发展集体经济拉动一批、激励创业带动一批、依托两个开发区组织一批、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安置一批、推荐外出务工转移一批等方式,广辟就业渠道,社区居民就业率达100%;在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退路”方面,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普遍实行了养老、医疗等生计问题的“双层”保障制度,建立了贫困扶助、教育资助体系,着力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是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该街道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一站式”公共服务资源,组建物业公司、治安联防队、志愿者队伍,形成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与此同时,还建小区舍得巨额投入,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增添了卫生文化体育设施,配套了菜市场、车库、路灯建设,小区美化绿化亮化及文化工程不断夯实。仅叶祠还建小区,每年物业管理配套投入近100万元;该街道还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以“阳光村务工程”、“四议两公开”法为抓手,建立“党员活动日”、“居民代表活动日”制度,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互动,鼓励群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办”;该街道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定期组织开展社区环境集中综合整治工作,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礼仪评选活动,引导、支持、帮助被征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生活习惯,消除一些不文明、不卫生、不科学的陈规陋习,增强对社区认同感、依赖感和归属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四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该街道坚持摒弃牺牲群众利益的发展,把稳定工作贯穿到所有工作中,把一些有信访隐患的事情,排到民心工程和大的基础工作中,作为主要目标来解决,做到“不惹事”;该街道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主动深入矛盾一线,及时化解不和谐因素,依法打击无理缠访闹访行为,做到“不怕事”;该街道强化事要解决,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平时的人文关怀、感情交流,争取理解,逐步化解,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初始,做到“不误事”。几年来,通过标本兼治、疏通结合,大桥街道信访老户整治工作初显成效,社会大局趋于稳定。
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桥街道在抓社区建设中紧紧牵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明思路、求发展、促和谐”的思路,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做好新时期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用渗透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全覆盖,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大合力。 (王春久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