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宜秀区白泽湖乡关心下一代工作纪实

日期:2012-12-17 20:59:44   来源:   点击:

    在宜秀区白泽湖乡二百多名离退休职工群体中,活跃着一支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骨干为代表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者。这些保持着革命青春的老同志,在该乡关工委的有序组织下,多年来一直热心从事关心下一代这一崇高的事业,谱写了一曲共同托起明天太阳的和谐乐章。自2009年以来,该乡关工委和下属各基层关工小组全部荣获“宜秀区五好关工组织”称号,关工委主任陈启长荣获“安徽省关工先进工作者”称号,2名教师和5名五老人员荣获市级关工先进工作者。

  在白泽湖乡,关工工作不但领导重视,许多离退休老同志也尽心尽力地无偿从事着关工工作。他们早已把参加老年志愿者队伍,当作一种乐趣。他们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不断升华自我,成为青少年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2011年是建党90周年,各地都开展唱红歌、讲党史等庆祝活动。为培养孩子们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做党优秀接班人的思想意识。2011年6月份,乡关工委主任陈启长亲自撰稿深入各中小学为同学们讲党史。快到放暑假时,为了防止小学生发生溺水事件,陈启长主任带领一些老同志亲临每所校园讲安全防范知识,现身说法,用事故案例,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自护意识。并将各村的五老工作人员组建成防溺水安全监督组,佩戴“安全督察”袖章,在各个危险水域巡检,进行安全督导。

  今年已69岁的原乡政协主席、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张爱才,2004年退休后的8年里,先后讲课累计20余次,听众5千余人。今年67岁的原白泽湖乡党委委员开芳,用真情关爱下一代,12年来先后资助5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历数白泽湖乡关工委这些年所取得的成绩,就不能不提到不计报酬,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关工委主任陈启长。2000年,他从原郊区长风乡调到白泽湖以后,先后任副乡长、常务副乡长、政协工委主任和关工委主任,是一直被同事们和当地老百姓誉为知识型、开拓型领导干部。宜秀区从2008年起开展创建五好关工组织活动,为让该乡境内各村(社区)、中小学全部建立关工组织,这一年盛夏时节,平均65岁以上的几位常务工作人员乘公交车和步行去单位调研,他们三次、四次跑一个单位,天天都跑得汗水湿透了衣衫。许多单位的领导被这些老同志的精神所感动,抽出时间与他们一起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截止2009年,该乡建立基层关工组织23个,其中成员167人,“五老”人数达76人,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了党、政、团、妇和学校“五老”齐抓共管的“大关工、大服务”格局,形成了“党委抓党,行政抓长,团妇抓网,学校抓岗”的工作网络。

  陈启长常说:关心下一代工作,就要在“关心”两字上做文章。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确保全乡义务教育阶段的特困孩子能够上学读书,生活得好些,每学期他都倡导带头向这些特困生捐款捐物。2006年春,在检查开学工作时,发现在月形小学就读的吴恒同学没拿到新书,学校反映该生没有钱缴书杂费,陈启长便立即为吴恒同学交了学费,并表示每学期还会再来看望该生。在捐资助学过程中,陈启长觉得为贫困家庭孩子捐款捐物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为此,他建议乡中心学校起草“给全乡教职工的一封信”,动员教师与特困生、留守学生“结对”。该乡光明小学王付梅老师同留守女童金甜甜结成母子对子后,王老师说服了家人,干脆把这个孩子接到家中,当成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抚养。如今,全乡16名失去母爱的孩子、157名留守学生,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母亲”和“代理家长”,并快乐地分享着母爱的温馨。面对这些孩子,陈主任常眯着眼睛笑着说:“孩子们终于有温暖的家了,我的心也就踏实多了。”2007年寒冬腊月,陈启长在年终奖中一次性拿出2000元捐给乡中心学校5名贫困家庭学生,师生们深受感染和教育。五年来,他先后捐款5900元,争取各种社会捐款近10万元扶贫助学,帮助36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曾经接受过他捐助的一位大学生写来了一封感谢信:“我就要毕业了……无论走到那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陈爷爷。”对此,陈启长深有体会地说,我能实实在在地为青少年做点事,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关心。(供稿:方华陈秀根)

上一篇:区人口计生委迅速贯彻区政府全体会议精神

下一篇:区关工委到安庆大桥开发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