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宜秀要闻 > 正文

土地流转 流出新财富

日期:2012-12-17 21:01:56   来源:   点击:

  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宜秀区杨桥镇鲍冲湖村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积极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对村民手中的田地进行大面积集中流转,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大幅增收。三年来,该村集中流转土地2000亩,其中耕地900亩,耕地流转率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全市28%的平均水平,每年仅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收入就给村民创收260多万元,探索出一条远郊农村发展的新路径。

  反租倒包促进农民增收

  2011年12月19日,我们来到鲍冲湖村车墩组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格外耀眼醒目,几位村民正在大棚里察看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苗木的生长情况。随行的鲍冲湖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晓峰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一片坡耕地。去年以反租倒包的形体集中流转给安庆林业生态开发公司发展花卉苗木种植,每亩年租金500元,每五年租金递增10%,国家的各项农业补贴依然归村民领取。说话间,安庆林业生态开发公司经理高文琴过来和我们打招呼。高文琴告诉我们,这个花卉苗木种植基地从今年元旦开始动工,经过近一年时间建设,平整土地350余亩,建成林木种植区3个、花卉苗木大棚16个,目前已经承接定单100万元,实现边建设边收效。“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年产值可达到600万元。安庆正在创造国家级森林城市,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高文琴对自己产业充满信心,“花卉苗木基地不仅为周边农民提供了日均50人的劳务岗位,还通过‘公司出种出技术,农户承包种植,公司负责销售’的方式将大棚承包给当地村民管理。一个大棚每年的劳务管理费就有2万多元。”

  在第一个大棚里,我们看到一位年近50岁的村民,他叫张启家,是鲍冲湖村车墩村民组组长。老张和我们算了一笔帐,他家的两亩坡耕地原来种些粮食作物,除出农药化肥、耕牛种子等农业生产开销,每亩收入不到100元。现在租给安庆林业生态开发公司每亩租金500元,比自己种净增收400元。自己腾出时间到公司做些栽树、移苗、锄草等劳务活,今年已挣得9000多元。现在老张又承包了一个棚的管理工作,每天早晚到棚里看看,给小苗浇浇水、通通风、活不重,一年下来又挣到1万多元。两笔加起来,老张在这里一年可挣到2万元。老张告诉我们,车墩组在这里干劳务活的20多个村民中像他这样的劳动力只有三四个人,其他都是留守妇女和60、70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可挣到一万多块,这样的好事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说到增收,老张言表中洋溢着兴奋和激动。

  鲍冲湖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晓峰告诉我们,现在,全村每年集中流转土地的租金给村民增加纯收入61.5万元,流转土地上的劳务又给村民创收200万元,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实现增收致富。

  解读:远郊农村因其区位限制,大多数村民依然守着几亩薄田,除了外出打工就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生活仅能维持温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有偿自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指明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方向。

  因地制宜催生现代农业

  鲍冲湖村胜利圩有900余亩,处于两山夹冲之中,因为地势低洼,加上排涝灌溉设施不全,耕作环境差。2008年,鲍冲湖村积极争取农田开发治理项目对胜利圩的900多亩低产田进行综合整治,修筑了机耕路,完善了排灌设施。由于胜利圩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这些农田全部是冷浸田,种植水稻产量不高,亩产不超过800斤。农户自己耕种每亩纯收入不足200元。为了提高这片土地产出率,鲍冲湖村将胜利圩900亩土地整体流转给安徽绿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水生茭白种植。每亩年租金450元。比种植水稻净增收200多元。同时种植茭白聘用当地农民务工,农户因此人均增收601元。去年,绿仙公司发展太空莲种植,每亩收益达4000元,是种植水稻的4倍以上。

  在大力实施低产田改造流转的同时,鲍冲湖村又把土地流转的目光投向山场。鲍冲湖村有山场9000多亩,大部分是荒山,基本没有多少收益。在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后,该村偿试对山场进行流转,引进安庆龙泉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对700多亩荒山进行开发利用,发展立体生态循环经济。龙泉公司在山场上建立了一个大型养猪场和一个800立方米的大型的沼汽池,沼汽用于发电,沼液和沼渣用作山场上果树和名贵苗木的肥料。龙泉公司的山场租金每亩100元,并聘用30多个村民常年用工,实现了山场效益零的突破。

  在公司采访时,我们遇到正在这里做工的鲍冲湖村村民张成明。他感慨地说:“山场开发投资大、周期长,一家一户根本无法进行。以前,我们群众只能望山兴叹,守着一大片丰富的山场资源却得不到一点收益。现在不同了,我们村将山场整体流转出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不仅改变了荒山面貌,还增加了群众收入,一举多赢呀!”

  解读: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并引发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让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现了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规范运作增加流转底气

  在鲍冲湖村部,我们看到一摞摞土地承包经营登记证书。鲍冲湖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晓峰告诉我们,鲍冲湖村首先从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入手,不断规范土地流转秩序和行为,并成立土地流程合作社,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出一套指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机制,做到依法规范有序操作。

  自2009年初开始,鲍冲湖村开始了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村里组织人员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台帐,进一步明析村民承包地块的面积,空间位置(东南西北四至界线),把权属证书(农业承包合同和经营权证,简称“一证一书”)落实到每家每户。对二轮承包家庭分户的,经核查后依法给予确认登记并补鉴农业承包合同,颁发“一书一证”;原“一证一书”遗失(损毁)的予以补发;原承包户头消失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变更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这项工作任务量大,也比较复杂,前后共用了半年时间。2009年8月,鲍冲湖村土地确权工作基本结来,670多户全部领到“一证一书”,为开展土地大面积集中流转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2009年9月,鲍冲湖村注册成立安庆市宜秀区鲍冲湖土地流转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经营权中介服务、信息咨询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指导流转双方签订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合同,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村民自愿以书面申请形式参加合作社。

  鲍冲湖土地流转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村委会指导下为全村土地流转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合作社指定专人担任土地流转信息员,负责统计本村土地流转、劳动力等情况,及时掌握农户土地流转动态,收集土地流转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并在网上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帮助解决流转方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介绍生产用工等。合作社在每个村民组选举产生一名代表负责安排本村民组的生产劳务用工,减少了落户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用工纠纷和矛盾。合作社还受农户委托出面和流入方洽谈流转条件,节省项目落地的洽谈时间。这一点,安庆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高文琴体会最深。她说:“我们的苗木基地从洽谈到开工建设不到一个月时间,这完全得益于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如果与农户一家一户地洽谈,至少要三个月时间。”2009年,合作社与安徽绿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洽谈成功,顺利流转胜利圩900亩农田。2010年,合作社先后与安庆龙泉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安庆林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洽谈成功,顺利流转了700亩山场和350亩坡耕地。

  通过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鲍冲湖村在两年时间里引进了3个农业龙头企业,引进项目资金6000万元,不仅实现了农民致富增收,为全村发展注入活力,更加增强推动土地流转的底气。

  解读: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土地经营权流转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性质。管理办法还规定,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通讯员陈秀根李苗苗曾凡亮)

(摘自1月6日《安庆日报》三版头条)

 

上一篇:宜秀广电局班子赴合肥包河区文广局考察学习

下一篇:迈向新征程——书记市长访谈录 安庆市委书记朱读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