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报》中,以《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题,通篇介绍我区罗岭镇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做法,在全省推广我区在林权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现将简报全文转登如下:
按语:利用林地上各种生物在时空上互补的特性,在林中和林下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实行立体开发、复合经营,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和资源有效循环利用,是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之际,国家林业局因势利导,鼓励各种主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决定在今年适当时候专门召开全国发展林下经济现场交流会。我省各地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也有很多有益的探索和成功典型事例,现编发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
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发展 林下经济纪实
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是低山丘陵地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靠外出务工。近年来,一些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学习积累了不少自主创业的经验,并且看中了家乡集体林改后好的政策环境和林地资源的优势,纷纷返乡承包山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致富之路。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让林农从林地中刨出个“金娃娃”,在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和广大林农追求的目标。当地农民立足林地面积大,交通便利以及城效区位优势,以林业重点工程来依托,积极探索开发以林禽为主,林药、林菜、林菌为辅的立体林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促林增效,助农增收的农林复合发展的新模式。
罗岭镇林下经济的大力发展,催生出一批实力雄厚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仅规模林下养殖示范基地已达三家,即梅溪生态农业发展基地,振翔生态农业发展基地和祥龙生态林业发展基地。这三家规模林下养殖示范基地租赁山场总面积达2500亩,新建生态养鸡场1800亩,绿化苗木生产基地200亩,优质茶生产基地100亩,引种杨梅优良品种100亩。振翔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功注册了“凤溪山牌”土鸡和土鸡蛋产品商标。该镇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致富。
在该镇林下经济发展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致富能手。如林春村村民金来宏,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长达10多年,从事过电工、自来水管道工、驾驶员、建材销售员等多种职业。他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在打工之余就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返乡后,看到村里的千余亩林地树大草多,便萌生了林下养殖的念头。经过考察学习和市场调研后,他发现林下放养土鸡市场潜力大、效益高,便投资林下养鸡项目。2009年7月,金来宏拿出务工积蓄80余万元,创建了梅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1200亩山场,建成了1000亩生态养鸡场,在山坡上、树林里搭起10个简易鸡棚,放养1万只土鸡苗,从事林下养鸡。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首批1万只土鸡当年12月顺利出栏,销售收入54万元,净利润达21万元。为扩大经营规模,金来宏采取每月批次进鸡的方式循环养殖,仅2010年累计出栏15万只鸡,实现销售收入近550万元,获利258万元,成功走出一条返乡创业致富路。
2010年,该镇仅三个林下养殖示范基地共放养雏鸡近30万只,当年出栏成品鸡近25万只,出售鸡蛋160万斤。年产值达1500万元,创利润近788万元。项目实施后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50户,户均养鸡200只,年增纯收入5000元,共解决340个劳动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业结构调整。罗岭镇林下养殖的成功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提供了示范带动作用。
送:国家林业局,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农工委,省政府研究室,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新闻单位,张宝顺书记、王三运省长、赵树丛副省长、程中才副秘书长
发:各市委、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县(市、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