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3日下午1:30分,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文化大广场不时传来阵阵黄梅小调,村里的凤英剧社正在演出《梁赵姻缘》。天气尽管很冷,但村民们看戏的激情依然不减,100多位男女老少、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早已端出凳子,坐在演出台前兴致勃勃地观看演出。村民严少民介绍,每年的这个时节,村里的凤英剧社都会从外地赶回来为我们义务演出。 正在后台指挥的剧社团长章昌友看见我们,停下手中活说,黄梅村是一代大师严凤英的家乡,我们作为这个村子的人,都为严凤英感到骄傲,所以当初筹建这个剧团的目的就是要纪念她,要把黄梅戏很好的继承和传承下去,剧社逢年过节除了义务给村子群众义务演出,还走出村庄到周边和其他城市演出,在我们带动下,现在黄梅村的人男女老少都会哼上一两句原汁原味的黄梅小调,俨然名副其实的“黄梅村”。 说到近年来的发展时,章昌友动情地说,为了弘扬黄梅戏,打造黄梅特色文化村,村两委对剧社非常支持,不仅在广场建设了凤英大舞台提供我们义务演出,帮助我们添置演出道具,还联合学校开办黄梅戏辅导站培训“小严凤英”等,这些都为我们义务传承黄梅戏增添了信心。 在严凤英出生地严舟组的严凤英故居,我们见到了看管故居的严金来老人,今年67岁,他一边清扫院落,一边忙着介绍,故居以前很破旧,去年建设美好乡村后,我们村争取资金将故居前一条土路浇筑成6米宽的水泥路,对故居里外墙和屋面进行了修葺,现在焕然一新,比起原先要大些,故居的这些东西也在陆续地从严凤英生前居住过的合肥等地往这里搬运。 当我们问道故居人气时,严金来满脸喜悦的说,刚才才送走两拨游客。从2000年开始,我被当地政府指派看管故居以来,从事这项工作已经12年了,我每天早上除了打扫卫生、清点故居内物件外,还给游客当讲解员,每当说到严凤英生前的故事和看到游客不停地点头时,我都感到非常欣慰。现在整个黄梅村人,就连小孩都知道保护故居的意义,故居真的是我们的骄傲,是全村无价的宝贝,这么多年村庄里的群众也都在默默为看管故居尽力。 为打造名副其实的黄梅文化品牌美好乡村。近年来,这个村结合村情民意创造条件、强力推进新农村和美好乡村建设,做到一年一个样。特别是去年被定为市、区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以来,突出“宜业宜游型”、“文化引领型”美好乡村建设目标定位,发挥党员干部和村民理事会作用,多方筹资,带领村民盘活集体经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投资500多万元贯通长8公里的环村水泥路,建设8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路灯、音响喇叭和排水系统,建设宣传长廊,添置体育健身器材等,为村民学习休闲和健身娱乐提供了好去处。 该村党总支书记汪小神说,去年9月份掀起美好乡村建设热潮以来,我们以严凤英出生地严舟组为中心村庄进行集中整治,村民自愿配合拆除破旧围墙、猪圈、厕所等,硬化了4公里的村组间,并对道路两旁进行绿化、亮化,安装环村公路灯,修缮改造危房170多户。下一步围绕打造集生态产业、文化旅游竞相发展的宜城板块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我们还将打造严凤英故里文化产业园,对现有古庵进行规划扩建,开工建设通往蓝孔雀养殖场、长咀组龙舟中心、海潮庵的三条4米宽的水泥路以及停车场等等。(徐向东 方华) |